【答案】
分析:方案一:該方案原理為在加熱的條件下Na
2CO
3能夠穩(wěn)定存在,而NaHCO
3較易發(fā)生如下的分解反應2NaHCO
3=Na
2CO
3+CO
2↑+H
2O,從而根據(jù)殘留的固體的量推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該方案根據(jù)加熱后殘渣的質量來求解,要加熱至恒重,以保證NaHCO
3全部分解.
方案二:該方案原理為在樣品中加入CaCl
2溶液,其中Na
2CO
3可與CaCl
2發(fā)生反應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而NaHCO
3與CaCl
2則不反應.從而根據(jù)產(chǎn)生的沉淀量,得出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
方案關鍵是測定CaCO
3沉淀的質量,自然要保證沉淀完全,要正確過濾好.
(1)沉淀會附著氯化鈉、氯化鈣.
(2)根據(jù)碳酸鈣計算碳酸鈉質量,再根據(jù)質量分數(shù)定義計算碳酸鈉質量分數(shù).
(3)在一定量樣品中加入足量Ca(OH)
2溶液,此時分別發(fā)生如下反應Na
2CO
3+Ca(OH)
2=CaCO
3↓+2NaOH,
NaHCO
3+Ca(OH)
2=CaCO
3↓+NaOH+H
2O,均產(chǎn)生CaCO
3沉淀,根據(jù)樣品的總量和生成CaCO
3沉淀的量,就可得出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
方案三:該方案原理為一定量混合樣品與足量的稀硫酸分別發(fā)生如下反應Na
2CO
3+H
2SO
4=Na
2SO
4+CO
2↑+H
2O,
2 NaHCO
3+H
2SO
4=Na
2SO
4+2CO
2↑+2H
2O↑,根據(jù)所產(chǎn)生的CO
2的質量,可以分別求得樣品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質量從而得出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該方案關鍵是要獲得產(chǎn)生的CO
2的質量,在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要將裝置中的CO
2全部被堿石灰所吸收,要稱量堿石灰在吸收CO
2前后的質量.
(1)C裝置干燥二氧化碳.
(2)實驗前容器內(nèi)含有空氣,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會影響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反應后裝置中容器內(nèi)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堿石灰完全吸收,導致測定結果有較大誤差.
解答:解:方案一:
(1)坩堝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故答案為:2NaHCO
3=Na
2CO
3+CO
2↑+H
2O.保證NaHCO
3全部分解.
(2)該方案根據(jù)加熱后殘渣的質量來求解,要加熱至恒重,以保證NaHCO
3全部分解.
故答案為:加熱至恒重,以保證NaHCO
3全部分解.
方案二:
(1)碳酸鈣沉淀會附著氯化鈉、氯化鈣,過濾后需用蒸餾水洗滌.
故答案為:用蒸餾水洗滌.
(2)沉淀經(jīng)干燥后稱量為m
2g,碳酸鈣物質的量等于碳酸鈉物質的量,所以碳酸鈉的質量為
×106g,則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
%.
故答案為:
%.
(3)在一定量樣品中加入足量Ca(OH)
2溶液,此時分別發(fā)生如下反應Na
2CO
3+Ca(OH)
2=CaCO
3↓+2NaOH,
NaHCO
3+Ca(OH)
2=CaCO
3↓+NaOH+H
2O,均產(chǎn)生CaCO
3沉淀,根據(jù)樣品的總量和生成CaCO
3沉淀的量,可以計算碳酸鈉質量,就可得出純堿的質量分數(shù).故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氯化鈣溶液作沉淀劑,在其他操作正確的情況下,測得樣品中的碳酸鈉質量分數(shù)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方案三:
(1)C裝置干燥二氧化碳,所以C中盛放的物質是濃硫酸.
(2)該方案關鍵是要獲得產(chǎn)生的CO
2的質量,實驗前容器內(nèi)含有空氣,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會影響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反應后裝置中容器內(nèi)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堿石灰完全吸收,導致測定結果有較大誤差,所以反應前后都要通入N
2,反應后通入N
2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從容器內(nèi)排出,被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
故答案為: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從容器內(nèi)排出,被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
點評:以實驗探究“工業(yè)純堿(假設僅含碳酸氫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載體,考查學生對于實驗原理與裝置理解評價、實驗基本操作、化學計算等,難度中等,題目涉及到的小蘇打和純堿的化學知識是多方面的,構成了一道多角度的探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