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試管中注入某紅色溶液,給試管加熱,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則原溶液可能是

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

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

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

滴有酚酞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溶有SO2的品紅溶液

A②⑥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顯示紅色,加熱以后,溶液顏色不變,故錯誤;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顯示紅色,因為氨水顯堿性,解熱后,氨水受熱容易分解放出氨氣,導致堿性減弱,溶液顏色逐漸變淺,故正確;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示紅色,氫氧化鈉受熱穩(wěn)定,加熱后堿性幾乎不變,溶液顏色不變,故錯誤;滴有酚酞的飽和氫氧化鈣溶液顯示紅色,加熱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堿性減弱,溶液顏色逐漸變淺,故正確;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顯示紅色,其中碳酸根離子水解程度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高,水解程度大,堿性增強,所以溶液顏色逐漸變深,故錯誤;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使品紅溶液褪色,但加熱后,其與品紅結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wěn)定,分解,二氧化硫從溶液中逸出,品紅又顯紅色,故錯誤;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砹(At)是原子序數(shù)最大的鹵族元素,對砹及其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 H2化合的能力:At2I2

B. 砹在常溫下為白色固體

C. AgAt易溶于水

D. 砹難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劑

B. 硅膠可作袋裝食品的干燥劑

C.福爾馬林可作食品的保鮮劑

D. 氫氧化鋁可作胃酸的中和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KClO3與濃鹽酸發(fā)生如下反應:KClO3+6HCl()KCl+3Cl2↑+3H2O,有關該反應,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被氧化的元素和被還原的元素的質量之比51

B. Cl2既是氧化產(chǎn)物,又是還原產(chǎn)物

C. 鹽酸既體現(xiàn)酸性,又體現(xiàn)還原性

D. 轉移5mol電子時,產(chǎn)生67.2L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0.1 mol·L-1Na2SO40.2 mol·L-1H2SO4混合溶液100mL,向其中逐滴加入0.2 mol·L-1 Ba(OH)2溶液,并不斷攪拌,使反應充分進行。

(1)當加入100 mL Ba(OH)2溶液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是 ,其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

(2)當溶液中沉淀量達到最大時,所加Ba(OH)2溶液的體積為 mL,所得溶液中溶質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或表達正確的是(

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

蛋白質、漂白粉、苛性鉀、液氨分別為純凈物、混合物、強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丁達爾效應可用于區(qū)別溶液和膠體,云、霧均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但是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使1mol乙烯與氯氣發(fā)生完全加成反應,然后使該加成反應的產(chǎn)物與氯氣在光照的條件下發(fā)生完全取代反應,則兩個過程中消耗氯氣的總物質的量是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足量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得到硝酸銅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氣體2.24 L(標準狀況),這些氣體與一定體積O2(標準狀況)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氣體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銅溶液中加入4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則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是50 m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參加反應的硝酸是0.4 mol

B.混合氣體中含NO2 1.12 L

C.此反應過程中轉移的電子為0.3 mol

D.消耗氧氣的體積為1.68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8 gC2H4C3H6 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氫原子的數(shù)目為4 NA

B1mol甲基和1molOH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均為10 NA

C6.0g冰醋酸與4.6g乙醇反應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數(shù)為0.1 NA

D標準狀況下4.48LCH2Cl2中原子數(shù)為1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