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鋅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金屬,目前工業(yè)上主要采用“濕法”工藝冶煉鋅,某含鋅礦的主要成分為ZnS(還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為原料冶煉鋅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硫化鋅精礦的焙燒在氧氣氣氛的沸騰爐中進行,所產(chǎn)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ZnO.
(2)焙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含塵煙氣可凈化制酸,該酸可用于后續(xù)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凈化”過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質(zhì)為置換出Fe等,其作用是Zn+Fe2+=Zn2++Fe.
(4)電解沉積過程中的陰極采用鋁板,陽極采用Pb-Ag合金惰性電極,陽極逸出的氣是O2
(5)改進的鋅冶煉工藝,采用了“氧壓酸浸”的全濕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導致空氣污染的焙燒過程,又可獲得一種有工業(yè)價值的非金屬單質(zhì).“氧壓酸浸”中發(fā)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ZnS+4H++O2=2Zn2++2S↓+2H2O.
(6)我國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藝冶煉鋅,明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于“升煉倭鉛”的記載:“爐甘石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nèi),…,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fā)火煅紅,…,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鉛也.”該煉鋅工藝過程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溫\;}}{\;}$Zn+3CO↑.(注: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鋅,倭鉛是指金屬鋅)

分析 硫化鋅精礦的焙燒可生成ZnO、氧化鐵等,含塵煙氣含有含硫氧化物,可用于制備硫酸,浸出液加入硫酸可生成硫酸鋅、硫酸鐵,加入過量鋅充分反應,可置換出鐵,濾液中主要含有硫酸鋅,經(jīng)電解可得到鋅和硫酸,電解液中含有硫酸,可循環(huán)利用,
(1)硫化鋅精礦主要成分是ZnS,ZnS在氧氣燃燒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據(jù)此判斷鋅的存在形式;
(2)ZnS在氧氣燃燒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產(chǎn)物出來氧化鋅外還有硫的氧化物,可轉(zhuǎn)換為硫酸,用于后續(xù)的浸出操作;
(3)鋅的活潑性強于鐵,能夠與二價鐵離子反應生成鐵;
(4)電解沉積過程中,是電解ZnSO4,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據(jù)此判斷產(chǎn)物;
(5)依據(jù)題意“氧壓酸浸”的全濕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導致空氣污染的焙燒過程,又可獲得一種有工業(yè)價值的非金屬單質(zhì),可知反應物中含有H+和O2,可以獲得非金屬單質(zhì)S,據(jù)此寫出方程式;
(6)由題意可知:反應物為ZnCO3和C,產(chǎn)物含有Zn,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寫出化學方程式.

解答 解:(1)ZnS在氧氣燃燒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產(chǎn)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學式為ZnO;
故答案為:ZnO;                                                   
(2)ZnS在氧氣燃燒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產(chǎn)物出來氧化鋅外還有硫的氧化物,可轉(zhuǎn)換為硫酸,用于后續(xù)的浸出操作;
故答案為:浸出;                                                    
(3)該含鋅礦中還含有FeS等雜質(zhì),浸出操作后轉(zhuǎn)化為亞鐵離子,可加入鋅粉出去亞鐵離子,離子方程式:Zn+Fe2+=Zn2++Fe;
故答案為:置換出Fe等;Zn+Fe2+=Zn2++Fe;             
(4)電解沉積過程中,是電解ZnSO4,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氫氧根離子在陽極上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氣;
故答案為:O2;
(5)“氧壓酸浸”法顧名思義,可知反應物中含有H+和O2,可以獲得非金屬單質(zhì)S,寫出化學方程式為:2ZnS+4H++O2=2Zn2++2S↓+2H2O,
故答案為:2ZnS+4H++O2=2Zn2++2S↓+2H2O;                        
(6)由題意可知:反應物為ZnCO3和C,產(chǎn)物含有Zn,化學方程式:ZnCO3+2C$\frac{\underline{\;高溫\;}}{\;}$Zn+3CO↑,
故答案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溫\;}}{\;}$Zn+3CO↑.

點評 本題為工藝流程題,通過鋅的煉制考查了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明確工藝流程及各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一周期元素都是從堿金屬開始,以稀有氣體結束
B.f區(qū)都是副族元素,s區(qū)和p區(qū)的都是主族元素
C.鋁的第一電離能小于K的第一電離能
D.B電負性和Si相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緊貼試管內(nèi)壁
B.濃硫酸沾在皮膚上時應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NaOH溶液
C.實驗室進行蒸餾操作時若忘加了沸石,應停止反應冷卻至室溫后再加入
D.配制硫酸溶液時,可先在量筒中加一定體積的水,再在攪拌條件下慢慢加入濃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1)在配合物Ni(CO)4 和[Cu(NH34]2+,[Fe(SCN)]2+配合物離子中,提供空軌道接受孤對電子的原子或離子分別是:Ni、Cu2+、Fe3+
(2)根據(jù)VSEPR模型,H3O+的分子立體結構為:三角錐型,BCl3的立體結構為:正三角形
(3)按要求寫出第二周期非金屬元素構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學式:(只需寫一種)平面三角形分子BF3,三角錐形分子N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水是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zhì)之一.
(1)“水”有很多種.下列“水”屬于純凈物的是D(填字母序號).
A.河水     B.自來水      C.礦泉水      D.蒸餾水
(2)電解水可證明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frac{\underline{\;電解\;}}{\;}$2H2↑+O2↑.
(3)水是重要的溶劑和化工原料.氯堿工業(yè)以飽和食鹽水為原料獲得燒堿等化工產(chǎn)品,反應原理為:
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2NaOH+H2↑+Cl2↑.
①20℃時,NaCl 的溶解度是36g,該溫度下,飽和食鹽水中溶質(zhì)與溶劑的質(zhì)量比為9:25.
②燒堿可用于處理硫酸泄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H2SO4=Na2SO4+2H2O.
(4)在化學實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關閉K,將鐵絲放在潮濕的空氣中(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打開K,滴加稀鹽酸,觀察到導管內(nèi)液面下降,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請解釋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鐵絲生銹消耗燒瓶中的O2,使燒瓶內(nèi)壓強減小,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打開K后鐵絲與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使燒瓶內(nèi)壓強增大,導管內(nèi)液面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識分析,下列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
A.酸性強弱:H3PO4>H2SO4>HClO4B.離子半徑大。篎->Na+>Mg2+>Al3+
C.穩(wěn)定性大。篠iH4<PH3<H2S<HClD.堿性強弱:NaOH>Mg(OH)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所含的分子數(shù)為NA
B.1mol/LCaCl2溶液中含有的氯離子數(shù)目為2NA
C.1 mol金屬鈉在足量乙醇完全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
D.1.6g 甲烷中含有的電子數(shù)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有關實驗原理或操作正確的是( 。
A.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
B.用如圖所示裝置灼燒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制取氧化銅
C.用銅絲蘸取草木灰在酒精燈火焰灼燒檢驗鉀元素
D.稱取0.4g NaOH,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溶解,用膠頭滴管定容至刻度線,振蕩搖勻,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亞氯酸鈉(NaClO2)是一種高效氧化劑和漂白劑,主要用于棉紡、紙漿漂白和魚藥的制造.制備亞氯酸鈉的工藝流程如下:

(1)要加快步驟①的反應速率,可采取的措施為升高溫度或增大硫酸的濃度.(寫一種即可)
(2)步驟①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3-+SO2=2ClO2+SO42-,每生成標準狀況下22.4L的ClO2,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NA
(3)步驟②中H2O2的作用是還原劑;從“反應混合液”到“產(chǎn)品”的過程中先需蒸發(fā)溶劑,寫出蒸發(fā)所需的硅酸鹽儀器的名稱酒精燈,蒸發(fā)皿,玻璃棒.
(4)NaClO2產(chǎn)品中通;煊猩倭縉aCl.取樣品wg,測得Na的物質(zhì)的量為nmol,則該樣品中NaClO2的物質(zhì)的量為$\frac{w-58.5n}{3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