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C點溶液為Cu(NO3)2的不飽和溶液 | |
B. | 30℃時結晶可析出兩種晶體 | |
C. | 按上述流程最終得到的晶體是Cu(NO3)2•3H2O | |
D. | 將A點溶液升溫至30℃時,可以析出Cu(NO3)2•3H2O晶體. |
分析 A.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根據(jù)C的位置判斷;
B.在30℃時兩種晶體的溶解度相等;
C.冷卻、過濾得到的晶體,溫度較低,得到的是Cu(NO3)2•6H2O;
D.將A點溶液升溫至30℃時,溶解度增大,形成的是不飽和溶液.
解答 解:A.根據(jù)圖象可知,圖中曲線上所有的點均為對應溫度下的飽和溶液,C點位于曲線下面,為硝酸銅的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
B.B點表明在30℃時兩種晶體的溶解度相等,B點為生成晶體的轉折點,兩種晶體可以共存,故B正確;
C.上述流程是在低溫下進行的,最終得到的晶體是Cu(NO3)2•6H2O,故C錯誤;
D.將A點溶液升溫至30℃時,由于B點溶解度大于A,得到的是不飽和溶液,所以不會析出Cu(NO3)2•3H2O,故D錯誤;
故選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飽和溶液與特點及影響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明確曲線中各點含義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飽和溶液特點及影響因素,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靈活應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酸 | 電離常數(shù)K1 | 電離常數(shù)K2 |
H2SO3 | 1.54×10-2 | 1.02×10-7 |
H2CO3 | 4.3×10-7 | 5.6×10-11 |
A. | pH:Na2CO3溶液小于Na2SO3溶液 | |
B. | 結合H+能力:CO32-弱于SO32- | |
C. | NaHSO3溶液顯酸性的原因是:NaHSO3═Na++H++SO32- | |
D. | ①與②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中:c(SO32-)>c(CO32-)>c(HCO3-)>c(HS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兩種氣體中加入適量水,震蕩 | B. | 將兩種氣體分別通入AgNO3溶液中 | ||
C. | 用濕潤的淀粉KI試紙檢驗 | D. | 將兩種氣體加壓、冷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9g•mol-1 | B. | 29g | C. | 58g•mol-1 | D. | 58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 |
B. |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 |
C. | 粉末中一定含有Na2O和NaHCO3 | |
D. | 無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HCO3和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解前CuSO4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 | |
B. | 電解后所得溶液中c(H+)=2mol/L | |
C. | 當n(e-)=0.6mol時,V(H2):V(O2)=2:3 | |
D. | 向電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6gCuO,則溶液可恢復為電解前的濃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H++OH-+H2O | |
B. | 圖中②點所示溶液中:2c(Na+)=c(HA)+c(A-) | |
C. | 圖中②點所示溶液中:c(A-)>c(H+)>c(HA)>c(OH-) | |
D. | 圖中③點所示滴入的NaOH溶液的體積V=20.00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檢驗自來水中含有Cl- | B. | 檢驗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鹽 | ||
C. | 檢驗加碘食鹽中加的不是碘單質 | D. | 除去熱水瓶中的水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