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H2S和SO2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重要作用.
(1)H2S氣體溶于水形成的氫硫酸是一種二元弱酸,25℃時,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氣體或加入NaOH固體以調節(jié)溶液pH,溶液pH與c(S2-)關系如圖Ⅰ所示(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H2S的揮發(fā)).

①pH=13時,溶液中的c(H2S)+c(HS-)=0.043mol•L-1
②某溶液含0.010mol•L-1Fe2+、未知濃度的Mn2+和0.10mol•L-1H2S,當溶液pH=2時,F(xiàn)e2+開始沉淀;當Mn2+開始沉淀時,溶液中$\frac{c(M{n}^{2+})}{c(F{e}^{2+})}$=2×106
已知:KSP(FeS)=1.4×10-19,KSP(MnS)=2.8×10-13
(2)利用催化劑氧化反應將SO2轉化為SO3是工業(yè)上生產(chǎn)硫酸的關鍵步驟.已知:SO2(g)+$\frac{1}{2}$O2(g)═SO3(g)△H=-99kJ/mol.某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3.33.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Ⅱ所示.
①圖Ⅱ中△H=-198kJ/mol;該反應通常用V2O5會使圖中A點降低,原因是因為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使活化能E降低.
②該溫度下,向100L的恒榮密閉容器中,充入3.0molSO2(g)、16.0molO2(g)和3.0molSO3(g),則反應開始時v(正)>v(逆)(填“>”“<”或“=”).

分析 (1)①pH=13時,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據(jù)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
②當Qc=Ksp(MnS)時開始沉淀,由此求出硫離子的濃度,結合圖象得出此時的pH;根據(jù)MnS和FeS的Ksp計算;
(2)①圖象分析反應焓變是2mol二氧化硫完全反應法的熱量.E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與反應熱無關;加入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②計算此時反應的濃度商Q,和平衡常數(shù)比較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

解答 解:(1)①根據(jù)溶液pH與c(S2-)關系圖pH=13時,c(S2-)=5.7×10-2mol/L,在0.10mol•L-1H2S溶液中根據(jù)硫守恒c(H2S)+c(HS-)+c(S2-)=0.10mol•L-1,所以c(H2S)+c(HS-)=0.1-5.7×10-2=0.043mol/L,
故答案為:0.043;
②當Qc=Ksp(FeS)時開始沉淀,所以c(S2-)=$\frac{Ksp(FeS)}{c(Fe{\;}^{2+})}$=$\frac{1.4×10{\;}^{-19}}{0.01}$mol/L=1.4×10-17mol/L,結合圖象得出此時的pH=2,所以pH=2時亞鐵離子開始沉淀;
溶液中$\frac{c(M{n}^{2+})}{c(F{e}^{2+})}$=$\frac{Ksp(MnS)}{Ksp(FeS)}$=$\frac{2.8×10{\;}^{-13}}{1.4×10{\;}^{-19}}$mol/L=2×106
故答案為:2;2×106;
(2)SO2(g)+$\frac{1}{2}$O2(g)═SO3(g)△H=-99kJ/mol,
①圖Ⅱ分析可知2molSO2和氧氣全部反應,反應焓變△H=-99kJ/mol×2mol=-198KJ,E為活化能,反應熱可表示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活化能的大小與反應熱無關;加入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途徑,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所以E的變化是減。
故答案為:-198;因為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歷程使活化能E降低;
②該溫度下,向10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3.0mol SO2(g)、16.0mol O2(g)和3.0mol SO3(g),濃度商Qc=$\frac{\frac{3.0mol}{100L}}{\frac{3.0mol}{100L}×(\frac{16.0mol}{100L}){\;}^{\frac{1}{2}}}$=2.5<K=3.33,
則反應開始時(正)>v(逆)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常數(shù)及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燃料電池、氧化還原反應及滴定的相關知識,涉及的題量較大,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4的溶液中:Na+、CO32-、Al3+、ClO-
B.$\frac{c({H}^{+})}{c(O{H}^{-})}$=1010的溶液中:K+、Fe2+、Cl-、SO42-
C.加入鋁片能放出H2的溶液中:Na+、HCO3-、Cu2+、SO42-
D.水電離出來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NH4+、K+、NO3-、Si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CO2氣體形成CO2(純)液體的過程中,下列各項中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分子體積的大小
B.分子間的間距變了分子間作用力的強弱變了
C.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
D.分子內共價鍵的長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利用CO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反應如下:CO(g)+2H2(g)?CH3OH(g).在2L密閉容器中充入物質的量之比為1:2的CO和H2,在催化劑作用下充分反應,測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體積分數(shù)在不同壓強下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H<0,且p1<p2<p3
B.在C點時,H2轉化率為75%
C.反應速率:ν(狀態(tài)A)>ν(狀態(tài)B)
D.在恒溫恒壓條件下,向該密閉容器中再充入1molCH3OH,達平衡時CH3OH的體積分數(shù)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A(g)+2B(g)?3C(g)+D(s)△H<0.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此反應的影響可用如圖象表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Ⅰ表示t1時刻升高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B.圖Ⅰ不能表示t1時刻增大C物質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C.圖Ⅱ一定表示的是在t1時刻使用了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D.圖Ⅲ表示溫度對A的轉化率的影響,且乙的溫度比甲的溫度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常溫下,向20mL的某稀鹽酸中滴入0.1mol•L-1的氨水,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隨滴人氨水體積的變化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V2=20 mLB.d點溶液中:c(NH4+)>c(Cl-
C.b點溶液中:c(H+)=c(OH-D.該稀鹽酸的濃度為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有a、b、c、d、f五種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b、c三種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層和能級,第一電離能I1(a)<I1(c)<I1(b),且其中基態(tài)b原子的2p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tài),已知bc2+與ac2互為等電子體,d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電負性最小的元索.由f的硫酸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得到藍色絮狀沉淀,加人甲醛能將其還原,有紅色f單質產(chǎn)生,該方法也用于檢驗醛基的存在.回答下列問題(如需表示具體元素請用相應的元素符號).
(1)寫出bc2+的電子式,基態(tài)f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寫出藍色絮狀沉淀與少最甲醛生成f單質的化學方程式HCHO+2NaOH+4Cu(OH)2$\stackrel{△}{→}$Na2CO3+2Cu2O↓+6H2O.
(3)b的簡單氫化物極易溶于c的簡單氫化物,其主要原因是兩種分子都是極性分子,分子之間都能形成氫鍵.

(4)化合物甲由c、d兩種元素組成,其晶胞如甲圖,甲的化學式KO2
(5)化合物乙的部分結構如乙圖,乙由a、b兩元素組成,硬度超過金剛石.
①乙的晶體類型為原子晶體,其硬度超過金剛石的原因是C-N鍵的鍵長小于C-C鍵,鍵能大于C-C鍵.
②乙的晶體中a、b兩種元素原子的雜化方式均為sp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乙酸乙酯.  
(1)實驗前,向試管a中加入3mL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2mL濃硫酸和2mL乙酸.
(2)試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 $?_{△}^{催化劑}$ CH3COOC2H5+H2O.
(3)試管b中盛放的試劑是飽和Na2CO3溶液.試管b中的導管不能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b中溶液倒吸入a中.
(4)反應結束后,從試管b中分離出乙酸乙酯的方法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ABCD
分離碘酒中的碘蒸發(fā)操作檢查裝置氣密性讀取氣體體積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