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①道爾頓實心球式原子模型;  ②盧瑟福行星運轉式原子模型;③湯姆孫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④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⑤玻爾軌道式原子模型.下列排序符合歷史演變順序的是( 。
分析:根據(jù)化學史和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分析判斷.
解答:解:①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
②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湯姆生的學生)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
③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電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
④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電子云模型(幾率說),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
⑤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盧瑟福的學生)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原子的結構和化學史,難度不大,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圖如圖:

其中,(1)為道爾頓實心球式原子模型;(2)為盧瑟福行星運轉式原子模型;(3)為湯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為近代量子力學原子模型;(5)為玻爾軌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歷史演變順序的一組排列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研究中,首先發(fā)現(xiàn)電子的科學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同其他科學事實一樣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下列關于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過程中,正確的是( 。
A、湯姆生原子模型→道爾頓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力學模型B、湯姆生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力學模型→道爾頓原子模型C、道爾頓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湯姆生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力學模型D、道爾頓原子模型→湯姆生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力學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