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0-7y |
x-y |
10-7y |
x-y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江蘇省漣水中學高三12月階段性測試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表中的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或得出相應結(jié)論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目的或結(jié)論 |
A | 向盛有1mL 0.01mol·L-1AgNO3溶液的試管中滴加0.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mol·L-1NaI溶液,產(chǎn)生黃色沉淀。 | 常溫下,Ksp(AgCl)>Ksp(AgI) |
B | 常溫下,在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體,溶液的pH減小 | NH4Cl溶液顯酸性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顯紅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幾滴新制的氯水,溶液變?yōu)榧t色 | 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D | 將少量某物質(zhì)滴加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加熱后有紅色沉淀生成 | 說明該物質(zhì)一定是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高三12月階段性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中的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或得出相應結(jié)論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或結(jié)論
A 向盛有1mL 0.01mol·L-1AgNO3溶液的試管中滴加0.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 0.01mol·L-1NaI溶液,產(chǎn)生黃色沉淀。 常溫下,Ksp(AgCl)>Ksp(AgI)
B 常溫下,在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晶體,溶液的pH減小 NH4Cl溶液顯酸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顯紅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幾滴新制的氯水,溶液變?yōu)榧t色 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將少量某物質(zhì)滴加到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中,加熱后有紅色沉淀生成 說明該物質(zhì)一定是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2分)(1)在25℃條件下將pH=11的氨水稀釋100倍后溶液的pH為(填序號)__ __。
A.9 B.13 C.11~13之間 D.9~11之間
(2)25℃時,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銨固體,當固體溶解后,測得溶液pH減小,主要原因是(填序號)__ ___。
A.氨水與氯化銨發(fā)生化學反應
B.氯化銨溶液水解顯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銨溶于水,電離出大量銨離子,抑制了氨水的電離,使c(OH)減小
(3)室溫下,如果將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設無損失),
①__ 和_ __兩種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_ __和_ __兩種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4)已知氨水的電離度與醋酸的電離度在同溫同濃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銨溶液呈堿性,F(xiàn)向少量的Mg(OH)2懸濁液中,加入適量的飽和氯化銨溶液,固體完全溶解。
甲同學的解釋是.
Mg(OH)2(固) Mg2++2OH-……①
NH4++H2O NH3?H2O+H+……②
H++
由于NH4+水解顯酸性,H+與OH-反應生成水,導致反應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乙同學的解釋是.
Mg(OH)2(固) Mg2++2OH-……① NH4++
由于NH4Cl電離出的NH4+與Mg(OH)2電離出的OH-結(jié)合,生成了弱的電解質(zhì)NH3?H2O,導致反應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①丙同學不能肯定哪位同學的解釋合理,于是選用下列的一種試劑加入Mg(OH)2懸濁液中,來證明甲、乙兩位同學的解釋只有一種正確,他選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填寫編號)。
A.NH4NO3 B.CH3COONH4 C.Na2CO3 D.NH3?H2O
②丙同學將所選試劑滴入Mg(OH)2的懸濁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位同學的解釋更合理___________(填“甲”或“乙”);完成NH4Cl飽和溶液使Mg(OH)2溶解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高考化學模擬試卷(十六)(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