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金屬單質A和氣體甲、乙、丙及物質B、C、D、E、F、G,乙是黃綠色氣體,則乙是Cl2;A和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固體G,則A是Na、G是Na2O2;A和水反應生成氣體甲和B,則A是H2、B是NaOH;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丙為HCl,C是鹽酸,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氣,氯氣和E反應生成F,F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Ca(ClO)2,所以E是Ca(OH)2,某化學興趣小組計劃用氣體乙和物質B制取簡易消毒液D,則D是NaClO和NaCl,再結合題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金屬單質A和氣體甲、乙、丙及物質B、C、D、E、F、G,乙是黃綠色氣體,則乙是Cl2;A和氧氣反應生成淡黃色固體G,則A是Na、G是Na2O2;A和水反應生成氣體甲和B,則A是H2、B是NaOH;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丙為HCl,C是鹽酸,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氣,氯氣和E反應生成F,F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Ca(ClO)2,所以E是Ca(OH)2,某化學興趣小組計劃用氣體乙和物質B制取簡易消毒液D,則D是NaClO和NaCl,
(1)通過以上分析知,丙是氯化氫,故答案為:氯化氫;
(2)F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為Ca(ClO)2,故答案為:Ca(ClO)2;
(3)①氯氣和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溶液呈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將乙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酸使石蕊變紅色,次氯酸使紅色褪色,所以看到的現象是先變紅后褪色,
故答案為:先變紅后褪色;氯氣和水反應生成HCl、HClO,溶液顯酸性使石蕊變紅HClO具有漂白性(或強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②氯氣和NaOH反應生成NaCl和NaClO,NaClO具有漂白性,發(fā)生的反應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為:Cl2+2NaOH=NaCl+NaClO+H2O.
點評 本題以氯氣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為載體考查無機物推斷,側重考查學生分析推斷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根據物質特殊顏色、特殊性質進行推斷,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V正(B)=V逆(D) | |
B. | 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 |
C. | 混合氣體中B、C、D的濃度之比為2:2:1 | |
D. | 混合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防止廢舊電池重金屬鹽對土壤水資源造成污染,大力開發(fā)廢舊電池綜合利用技術 | |
B. | 為減少北方霧霾,作物秸稈禁止直接野外燃燒,研究開發(fā)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乙醇用作汽車燃料 | |
C. | 為節(jié)約垃圾處理的費用,大量采用垃圾的填埋 | |
D. | 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減少燃煤.大力發(fā)展新能源,如核能、風能、太陽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00 mL 2 mol/L的鹽酸與鋅反應時,加入適量的氯化鈉溶液,生成氫氣的速率不變 | |
B. | 用鐵片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時,改用鐵片和濃硫酸可以加快產生氫氣的速率 | |
C. | 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可以緩慢反應生成N2和CO2,加入催化劑,不影響CO的轉化率 | |
D. |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個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速率減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種 | B. | 2種 | C. | 3種 | D. | 4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 mol A+2 mol B | |
B. | 1 mol B+3 mol C+1 mol D | |
C. | 3 mol C+2 mol D | |
D. | 1 mol A+0.5 mol B+1.5 mol C+0.5 mol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時間(min) 物質的量(mol)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B | 2.00 | 1.36 | 1.00 | 1.00 | 1.20 | 1.20 |
D | 0 | 0.32 | 0.50 | 0.50 | 0.60 | 0.60 |
E | 0 | 0.32 | 0.50 | 0.50 | 0.60 | 0.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