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化學科學研究內容的是( 。
A.尋找性能良好的新材料B.治理環(huán)境污染
C.開發(fā)新能源D.研究質子、中子的結構

分析 根據(jù)化學的定義和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判斷,化學是一門在分子、原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對象是物質,研究內容有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用途等.

解答 解:A.尋找性能良好的新材料,屬于研究、制取的物質,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A錯誤;
B.治理環(huán)境污染,屬于利用化學改善環(huán)境質量,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B錯誤;
C.開發(fā)新能源,屬于研究、制取的物質,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故C錯誤;
D.研究質子、中子的結構,屬于物理研究的范疇,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題目難度不大,了解化學研究的內容(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規(guī)律),才能利用化學知識服務于社會,造福于人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社會責任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常溫下,將3.9gNa2O2粉末投入水中,充分反應.關于此過程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
A.生成氣體體積為560mLB.反應中電子轉移數(shù)目為0.1NA
C.Na2O2粉末中含離子數(shù)目為0.15NAD.所得溶液pH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加入0.1mol的MnO2粉末于50mL過氧化氫的溶液中(密度為 1.1g/mL),在標準狀況下放出氣體的體積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假設溶液體積不變),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時放出氣體的總體積為60mL;
(2)放出一半氣體所需要的時間為1min;
(3)反應放出$\frac{3}{4}$氣體所需要的時間為2min;
(4)ABCD四點化學反應速率由快到慢的順序為D>C>B>A;
(5)解釋反應速率的變化原因:隨著反應的進行,雙氧水的濃度逐漸減小,反應速率也隨著減小
(6)計算過氧化氫的初始物質的量濃度為0.11 mol•L-1,求反應進行到2分鐘時過氧化氫的質量分數(shù)為0.08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準確移取20.00mL某待測HCl溶液于錐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測HCl溶液的濃度,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用待測HCl溶液潤洗
B.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裝入NaOH溶液進行滴定
C.滴定時,沒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氣泡
D.讀數(shù)時,視線與滴定管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一硝基甲苯(包括對硝基甲苯和鄰硝基甲苯)

反應原理:

實驗步驟:①濃硫酸與濃硝酸按體積比1: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mL;
②在三頸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揮發(fā)),按圖所示裝好藥品和其他儀器;
③向三頸瓶中加入混酸;
④控制溫度約為50℃-55℃,反應大約10min,三頸瓶底有大量淡黃色油狀液體出現(xiàn);
⑤分離出一硝基甲苯,經提純最終得到對硝基甲苯和鄰硝基甲苯共15g.
相關物質的性質如下:
密度/g•cm-3沸點/℃溶解性
甲苯0.866110.6不溶于水
對硝基甲苯1.286237.7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態(tài)烴
鄰硝基甲苯1.162222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態(tài)烴
(1)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配制混酸的方法是量取30mL濃硝酸倒入燒杯中,再量取10mL濃硫酸沿燒杯內壁(或玻璃棒)緩緩注入燒杯并不斷攪拌.
(3)若實驗后在三頸瓶中收集的產物較少,可能的原因是:混酸未冷卻加入三頸瓶(或水浴溫度過高)導致反應溫度過高而產生大量副產物或冷凝效果不佳導致濃硝酸、甲苯等反應物揮發(fā)而降低一硝基甲苯產率.
(4)本實驗采用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優(yōu)點是受熱均勻、易于控制溫度.
(5)分離反應后產物的方案如下:
混合液$\stackrel{操作1}{→}$$\left\{\begin{array}{l}{有機混合物\stackrel{操作2}{→}\left\{\begin{array}{l}{甲苯}\\{鄰對硝基甲苯}\end{array}\right.}\\{無機混合物}\end{array}\right.$
操作1的名稱是分液,操作2中不需要用到下列儀器中的de.(填序號)
a.冷凝管
b.酒精燈
c.溫度計
d.分液漏斗
e.蒸發(fā)皿
(6)本實驗中鄰、對硝基甲苯的產率為77.5%(結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物質能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 。
①活性炭 ②過氧化鈉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下列陳述I、II正確并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陳述I陳述II
A酸性:HCl>H2CO3非金屬性:Cl>C
BK+、Ca2+、Mg2+ 的離子半徑依次減小K+、Ca2+、Mg2+氧化性性依次增強
C硬鋁是合金其熔點比金屬鋁的熔點低
D電鍍時陽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可在鐵的鍍件上鍍銅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已知X、Y、Z、W四種元素分別是元素周期表中連續(xù)三個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為同周期的相鄰元素.W原子的質子數(shù)等于Y、Z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Y與X形成的分子中有3個共價鍵.Z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試推斷:
(1)由上述元素中,組成4核10電子的離子電子式;
(2)X與Z可分別形成10電子和18電子的分子,寫出該18電子分子轉化成10電子分子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由X、Y、Z所形成的常見離子化合物是NH4NO3(寫化學式),該化合物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濃溶液加熱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4++OH-$\frac{\underline{\;\;△\;\;}}{\;}$NH3↑+H2O;
X與W形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時,離子方程式為NaH+H2O=Na++OH-+H2↑,水是氧化劑(填“氧化劑”或“還原劑”).
(4)用電子式表示W與Z形成W2Z化合物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科學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酸雨的成分及成因,對取得的酸雨樣品進行了pH的測定,隨時間推移,得到了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時間(h)開始81624324048
pH5.04.84.54.34.24.04.0
(1)雨水樣品放置時,pH變化的主要原因為:2H2SO3+O2=2H2SO4(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由此可以得出酸雨形成過程可能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SO2+H2O=H2SO3
(2)下列各選項是酸雨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其中不正確的是C.
A.腐蝕建筑物、雕塑等       B.污染水源    C.改良堿性土壤         D.損害莊稼
(3)現(xiàn)有以下幾種措施:
①對燃燒煤時產生的尾氣進行除硫處理,
②少用原煤作燃料,
③燃燒時鼓入足量空氣,
④開發(fā)清潔能源.
其中能減少酸雨產生的措施是C.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