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硫酸法是現(xiàn)代氧化鈹或氫氧化鈹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預焙燒破壞鈹?shù)V物(綠柱石-3BeO•Al2O3•6SiO2及少量FeO等)的結構與晶型,再采用硫酸酸解含鈹?shù)V物,使鈹、鋁、鐵等酸溶性金屬進入溶液相,與硅等脈石礦物初步分離,然后將含鈹溶液進行凈化、除雜,最終得到合格的氧化鈹( 或氫氧化鈹) 產品,其工藝流程如圖.
已知:?鋁銨礬的化學式是NH4Al(SO42•12H2O?鈹元素的化學性質與鋁元素相似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熔煉物酸浸前通常要進行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鈹元素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
(2)“蒸發(fā)結晶離心除鋁”若在中學實驗室中進行,完整的操作過程是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洗滌、過濾.
(3)“中和除鐵”過程中“中和”所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H++NH3•H2O=NH4++H2O,用平衡原理解釋“除鐵”的過程由于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氨水中和H+,使c(H+)減小,上述平衡正向移動,使Fe3+轉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
(4)加入的“熔劑”除了流程中的方解石外,還可以是純堿、石灰等.其中,石灰具有價格與環(huán)保優(yōu)勢,焙燒時配料比(m石灰/m綠柱石)通?刂茷1:3,焙燒溫度一般為1400℃-1500℃.若用純堿作熔劑,SiO2與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SiO3+CO2↑,若純堿加入過多則Al2O3、BeO也會發(fā)生反應,其中BeO與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BeO+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BeO2+CO2↑,從而會導致酸浸時消耗更多硫酸,使生產成本升高,結合離子方程式回答成本升高的原因由BeO+2H+=Be2++H2O和BeO22-+4H+=Be2++2H2O可知,BeO轉化為BeO22-后將消耗更多硫酸.

分析 鈹?shù)V物(綠柱石-3BeO•Al2O3•6SiO2及少量FeO等)和方解石熔煉,然后加入稀硫酸,SiO2、Al2O3分別與CaCO3反應生成CaSiO3、鋁酸鈣,BeO和熔融方解石反應生成鈹酸鈣,F(xiàn)eO被氧化,然后加入稀硫酸溶解,浸出出液中含有BeSO4、Al2(SO43、Fe2(SO43,向濾液中加入硫酸銨,硫酸鋁和硫酸銨反應生成NH4Al(SO42,通過離心沉淀得到NH4Al(SO42•12H2O,濾液中含有BeSO4、(NH42SO4、Fe2(SO43,然后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調節(jié)溶液pH除去鐵離子,然后過濾得到氫氧化鐵沉淀,濾液中含有BeSO4,再向溶液中加入氨水,得到Be(OH)2沉淀,煅燒氫氧化鈹?shù)玫焦I(yè)BeO,
(1)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
(2)“蒸發(fā)結晶離心除鋁”若在中學實驗室中進行,完整的操作過程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洗滌、過濾;
(3)“中和除鐵”過程中“中和”實質上是利用氨水和溶液中氫離子反應促進鐵離子水解;
(4)高溫條件下,碳酸鈉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酸鈉和二氧化碳;高溫條件下,BeO和碳酸鈉反應生成鈹酸鈉和二氧化碳,BeO轉化為BeO22-后將消耗更多硫酸.

解答 解:(1)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增大反應速率,所以將熔煉物酸浸前通常要進行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鈹元素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故答案為:提高鈹元素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
(2)“蒸發(fā)結晶離心除鋁”若在中學實驗室中進行,完整的操作過程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洗滌、過濾,
故答案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3)“中和除鐵”過程中“中和”實質上是利用氨水和溶液中氫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NH3•H2O=NH4++H2O;由于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氨水中和H+,使c(H+)減小,上述平衡正向移動,使Fe3+轉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為:H++NH3•H2O=NH4++H2O;由于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氨水中和H+,使c(H+)減小,上述平衡正向移動,使Fe3+轉化為Fe(OH)3沉淀而除去;
(4)高溫條件下,碳酸鈉和二氧化硅反應生成硅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SiO3+CO2↑;高溫條件下,BeO和碳酸鈉反應生成鈹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BeO+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BeO2+CO2↑,由BeO+2H+=Be2++H2O和BeO22-+4H+=Be2++2H2O可知,BeO轉化為BeO22-后將消耗更多硫酸,
故答案為:SiO2+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SiO3+CO2↑;BeO+Na2CO3$\frac{\underline{\;高溫\;}}{\;}$Na2BeO2+CO2↑;由BeO+2H+=Be2++H2O和BeO22-+4H+=Be2++2H2O可知,BeO轉化為BeO22-后將消耗更多硫酸.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分離和提純,為高頻考點,綜合性較強,涉及離子方程式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反應速率影響因素、分離提純基本操作、鹽類水解等知識點,明確反應原理及流程圖中每一步發(fā)生的反應、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解本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A.等物質的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熱量多
B.由C(石墨)=C(金剛石);△H=+1.90 kJ•mol-1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若將含0.5 mol H2SO4的濃硫酸與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大于57.3 kJ
D.在101 kPa時,2 g H2 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 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某無色透明的溶液,在pH=0和pH=14的條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K+ SO42- AlO2-B.Ca2+ Na+ SO42- Cl-
C.Na+ K+ SO42- NO3-D.K+ Na+ MnO4- 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利用氟磷灰石[(Ca5(PO43F)]生產磷銨[(NH43PO4]并制取硫酸、聯(lián)產水泥.其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操作I的名稱過濾;在實驗室中操作II包括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2)沸騰槽的材質是附有聚偏氟乙烯防腐層的石墨(從“玻璃”、“鋼鐵”、“附有聚偏氟乙烯防腐層的石墨”中選擇),選擇的理由是因為在酸性且加熱條件下,鋼鐵易被溶解,反應產生HF,HF能腐蝕玻璃
(3)工業(yè)上還可以用氟磷灰石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500℃生成白磷,同時逸出SiF4和CO,反應方程式為:4Ca5(PO43F+21SiO2+30C$\frac{\underline{\;1500℃\;}}{\;}$20CaSiO3+3P4+SiF4↑+30CO↑.
(4)黏土中有一種成分為石脂(Al2[OH]4Si2O5•nH2O),其用氧化物表示為Al2O3•2SiO2•(n+2)H2O.
(5)已知SO2的催化氧化反應為2SO2(g)十O2(g)?2SO3(g)△H<0.
從化學反應原理的角度說明催化氧化時使用熱交換器的原因移去反應中放出的熱量,使反應后的氣體降溫并預熱未反應的氣體.
(6)制硫酸所產生的尾氣除了含有N2、O2外,還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霧.擬用圖2所示的裝置測定硫酸尾氣中SO2的含量:若下列各組中的試劑,前者濃度為0.1mol•L-1,后者適量,溶液體積為5mL;通入尾氣10L(已換算為標準狀況)時反應管中的溶液恰好變色.判斷下列試劑組能否測定硫酸尾氣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能者,確定SO2的體積分數(shù);不能者,說明原因.
編號試劑組結論
NaOH溶液、酚酞試液
Na2CO3溶液、酚酞試液
碘水、淀粉溶液
KMnO4溶液、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低碳循環(huán)”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而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fā)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視.所以“低碳經濟”正成為科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
(1)用電弧法合成的儲氫納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納米顆粒(雜質),這種顆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純,請完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 C+4 KMnO4+6 H2SO4→5CO2↑+4MnSO4+2K2SO4+6H2O
(2)將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溫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達到平衡所需時間/min
COH2OH2CO
1650421.62.46
2900210.41.63
3900abcdt
①實驗1條件下平衡常數(shù)K=2.67(取小數(shù)二位,下同).
②實驗3中,若平衡時,CO的轉化率大于水蒸氣,則$\frac{a}$的值0<$\frac{a}$<1(填具體值或取值范圍).
③實驗4,若900℃時,在此容器中加入10molCO,5molH2O,2molCO2,5molH2,則此時V<V(填“<”,“>”,“=”).
(3)已知在常溫常壓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1275.6kJ/mol
②2CO (g)+O2(g)=2CO2(g)△H=-566.0kJ/mol
③H2O(g)=H2O(l)△H=-44.0kJ/mol
寫出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的熱化學方程式:CH3OH(l)+O2(g)=CO(g)+2H2O(l)△H=-442.8kJ•mol-1
(4)為最近有科學家提出構想:把空氣吹入碳酸鉀溶液,然后再把CO2從溶液中提取出來,經化學反應后使之變?yōu)榭稍偕剂霞状迹摌嬒爰夹g流程如下:

向分解池中通入高溫水蒸氣的作用是提供高溫環(huán)境使KHCO3分解
(5)CO2在自然界循環(huán)時可與CaCO3反應,CaCO3是一種難溶物質,其Ksp=2.8×10-9.CaCl2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現(xiàn)將等體積的CaCl2溶液與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濃度為2×10-4mo1/L,則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濃度為5.6×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燈等在圖中均已略去).請?zhí)羁眨?br />(1)試管a中需要加入濃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確的加入順序及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濃硫酸,最后再加入冰醋酸.
(2)為防止a中的液體在實驗時發(fā)生暴沸,在加熱前應采取的措施是在試管a中加入幾粒沸石(或碎瓷片).
(3)導管不能伸入b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
(4)試管b中加有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反應結束后,振蕩試管b,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b中的液體分層,上層是透明的油狀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酒在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實驗室我們也可以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H3COOH+C2H5OH$?_{△}^{濃H_{2}SO_{4}}$CH3COOC2H5+H2O.
(2)在大試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邊加邊振蕩試管將濃硫酸慢慢加入試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3)濃硫酸的作用是:①催化劑;②吸水劑.
(4)上述實驗中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BD(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產率
D.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層析出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離出來,應采用的實驗操作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為常溫下10mL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X,用一定物質量濃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圖示,據(jù)圖推出NaOH溶液和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正確的是( 。
ABCD
HCl(mol/L)0.120.040.090.12
NaOH(mol/L)0.040.120.030.06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對下列實驗過程的評價,正確的是(  )
A.驗證燒堿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證明含Cl-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證明一定含有SO42-
C.某無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該溶液一定顯堿性
D.某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了無色氣體,證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鹽或碳酸氫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