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HCO3-等離子。當向該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時,發(fā)現(xiàn)生成沉淀物質(zhì)的量隨NaOH溶液的體積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B.a(chǎn)b段發(fā)生的離子反應(yīng)為:Al3++3OH-= Al(OH)3↓,Mg2++2OH-= Mg(OH)2↓

C.原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是H+、NH4+、Mg2+、Al3+、Na+

D.d點溶液中含有的溶質(zhì)只有Na2SO4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溶液中除H、OH外,還含有大量的Mg2、Fe3、Cl,且這三種離子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1∶1∶6。下列有關(guān)該溶液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向該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原有的五種離子物質(zhì)的量不變

B.向該溶液中滴加稀氫氧化鈉溶液,立即出現(xiàn)紅褐色沉淀

C.若溶液中c(Cl)=0.6 mol·L-1,則該溶液的pH為1

D.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只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屬于系統(tǒng)命名法的是

(   )

A.對二甲苯                              B.2,2­二甲基丁烷

C.新戊烷                                D.異戊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物質(zhì)間的轉(zhuǎn)化通過一步反應(yīng)不能實現(xiàn)的是                (  )

A.HCl →Cl2→HClO→NaClO      B.Na→Na2O2→Na2CO3→NaHCO3

C.Si→SiO2→H2SiO3→Na2SiO3     D.Al→NaAlO2 →Al(OH)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實驗結(jié)果與預(yù)測的現(xiàn)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質(zhì)

②中的物質(zhì)

預(yù)測①的現(xiàn)象

A

淀粉KI溶液

濃硝酸

無明顯變化

B

酚酞溶液

濃鹽酸

無明顯變化

C

AlCl3溶液

濃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濕潤紅紙條

飽和氯水

紅紙條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焦亞硫酸鈉(Na2S2O5)常用作食品漂白劑。其制備工藝流程如下:

已知:反應(yīng)Ⅱ包含2NaHSO3Na2S2O5+H2O等多步反應(yīng)。

(1)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                                             。

(2)“灼燒”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                                           。

(3)已知Na2S2O5與稀硫酸反應(yīng)放出SO2,其離子方程式為:                         。

(4)副產(chǎn)品X的化學式是:             ;可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了減少產(chǎn)品Na2S2O5中雜質(zhì)含量,需控制反應(yīng)Ⅱ中氣體與固體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約

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黃綠色的氯水光照后顏色變淺             

B.對該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加深

C.由NO2和N2O4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

D.在含有Fe(SCN)3的紅色溶液中加鐵粉,振蕩靜置,溶液顏色變淺或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項操作中發(fā)生先沉淀后溶解現(xiàn)象的是(  )

①向飽和碳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  ②向Fe(OH)3膠體中逐滴滴加入過量H2SO4

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過量SO2      ④向石灰水中通入過量CO2

⑤向硅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鹽酸

A. 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