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已知A、B、C、D、E、F、G為前四周期七種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A的基態(tài)原子中沒有成對電子,B的基態(tài)原子中有6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C原子核外成對電子數(shù)比未成對電子數(shù)多1,其氫化物常用作制冷劑,D原子中有2個未成對電子,E基態(tài)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F(xiàn)原子價電子排布為nsn-1nPn+1,G基態(tài)原子核外所有軌道都處于全滿狀態(tài)且屬ds區(qū)的元素.
(1)G基態(tài)原子價電子排布式3d104s2
(2)B、C、D基態(tài)原子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N>O>C;
(3)離子化合物CA5的晶體中含有的化學鍵有ABD;
A.離子鍵    B.極性鍵     C.非極性鍵    D.配位鍵       E.金屬鍵
(4)E2D的熔點比E2F的熔點高(填“高”或“低”),原因是Na2O、Na2S均為離子化合物,陽離子相同,陰離子所帶電荷相等,而氧離子半徑小于硫離子半徑,故Na2O的晶格能更大,所以Na2O的熔點更高;
(5)與BD2互為等電子體的分子有N2O(要求寫一種);
(6)GF在熒光體、光導體材料、涂料、顏料等行業(yè)中應用廣泛.GF晶體結構如圖所示,其晶胞邊長為x pm,該晶體的密度為$\frac{388}{{N}_{A}×(x×1{0}^{-10})^{3}}$g•cm-3(列式表示),a、b位置兩粒子之間的距離為$\frac{1}{4}$×$\sqrt{3}$xpm(列式表示).(已知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為NA).

分析 已知A、B、C、D、E、F、G為前四周期七種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A的基態(tài)原子中沒有成對電子,則A為H元素;B的基態(tài)原子中有6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即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故B為碳元素;C原子核外成對電子數(shù)比未成對電子數(shù)多1,其氫化物常用作制冷劑,則C為N元素;F原子價電子排布為nsn-1nPn+1,則n-1=2,可得n=3,故F為S元素;E基態(tài)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處于IA族,結合原子序數(shù)可知E為Na;D原子中有2個未成對電子,原子序數(shù)小于Na、大于氮,外圍電子排布只能為2s22p4,故D為O元素;G基態(tài)原子核外所有軌道都處于全滿狀態(tài)且屬ds區(qū)的元素,則G為Zn,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已知A、B、C、D、E、F、G為前四周期七種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中A的基態(tài)原子中沒有成對電子,則A為H元素;B的基態(tài)原子中有6種不同運動狀態(tài)的電子,即原子核外有6個電子,故B為碳元素;C原子核外成對電子數(shù)比未成對電子數(shù)多1,其氫化物常用作制冷劑,則C為N元素;F原子價電子排布為nsn-1nPn+1,則n-1=2,可得n=3,故F為S元素;E基態(tài)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處于IA族,結合原子序數(shù)可知E為Na;D原子中有2個未成對電子,原子序數(shù)小于Na、大于氮,外圍電子排布只能為2s22p4,故D為O元素;G基態(tài)原子核外所有軌道都處于全滿狀態(tài)且屬ds區(qū)的元素,則G為Zn.
(1)G為Zn元素,基態(tài)原子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4s2,故答案為:3d104s2
(2)同周期隨原子序數(shù)增大元素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但N元素2p能級容納3個電子,為半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第一電離能高于同周期相鄰元素,故第一電離能:N>O>C,故答案為:N>O>C;
(3)離子化合物NH4H由H-、NH4+構成,含有離子鍵,NH4+中含有極性鍵、配位鍵,故答案為:ABD;
(4)Na2O、Na2S均為離子化合物,陽離子相同,陰離子所帶電荷相等,而氧離子半徑小于硫離子半徑,故Na2O的晶格能更大,所以Na2O的熔點更高,
故答案為:高;Na2O、Na2S均為離子化合物,陽離子相同,陰離子所帶電荷相等,而氧離子半徑小于硫離子半徑,故Na2O的晶格能更大,所以Na2O的熔點更高;
(5)與CO2互為等電子體的分子有N2O等,故答案為:N2O;
(6)ZnS晶體結構如圖所示,晶胞中Zn、S原子數(shù)目均為4,故晶胞質量為4×$\frac{97}{{N}_{A}}$g,其晶胞邊長為x pm,該晶體的密度為4×$\frac{97}{{N}_{A}}$g÷(x×10-10 cm)3=$\frac{388}{{N}_{A}×(x×1{0}^{-10})^{3}}$g•cm-3,a、b位置兩粒子處于晶胞體對角線上,過黑色球、面心白色球平衡側面的平面將體對角線四等份,a、b距離為體對角線的$\frac{1}{4}$,故a、b之間的距離為$\frac{1}{4}$×$\sqrt{3}$x pm,
故答案為:$\frac{388}{{N}_{A}×(x×1{0}^{-10})^{3}}$;$\frac{1}{4}$×$\sqrt{3}$x.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結構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化學鍵、等電子體、熔沸點比較、晶胞計算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6)中計算為易錯點、難點,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空間想象與數(shù)學計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已知烴A的產(chǎn)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在如圖變化中,中間產(chǎn)物C跟葡萄糖一樣也能和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反應條件未寫出)又知2CH3CHO+O2$→_{△}^{催化劑}$2CH3COOH.請回答下列問題:

(1)B、D分子內含有的官能團分別是羥基、羧基(填名稱).
(2)寫出下列反應的反應類型:①加成反應④取代反應(或者酯化反應).
(3)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注明反應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進行焰色反應的操作,應把裝在玻璃棒上的鉑絲放在酒精燈的火焰里灼燒,等到跟原來火焰顏色相同的時候,蘸上要檢驗的溶液,放在火焰上觀察火焰的顏色.每次實驗完后都要用鹽酸洗凈鉑絲,在火焰上灼燒到與火焰原來顏色相同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解釋下列物質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與物質結構因果關系時,與化學鍵強弱無關的變化規(guī)律是( 。
A.HF、HCI、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點依次減低
C.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點也高于硅
D.F2、Cl2、Br2、I2的熔、沸點逐漸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7.(1)在A、B、C、D、E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中,A、B、C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C都能與B按原子個數(shù)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但常溫時A、B形成化合物與C、B形成化合物的狀態(tài)不同.D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多,E是良好半導體,D和E能形成氣態(tài)物質ED4
①C與B按原子個數(shù)比1:1形成化合物的電子式是
②寫出工業(yè)上制E單質的化學方程式SiO2+2C$\frac{\underline{\;高溫\;}}{\;}$Si+2CO↑.
(2)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M(g)+3N(g)?2P(g)+Q(s)△H,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K300400
K/(mol/L)-24×1068×107
請完成下列問題:
①判斷該反應的△H> 0(填“>”或“<”)
②在一定條件下.能判斷該反應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CD(填代號)
A.3v(N)═2v(P)               B.M 和N的轉化率相等
C.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3)為了減少CO對大氣的污染,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擬研究CO和H2O反應轉化為綠色能源H2,已知:
2CO(g)+O2(g)═2CO2(g)△H=-556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①寫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熱化學方程式:CO(g)+H2O(g)=CO2(g)+H2(g)△H=-36.2kJ•mol-1
②H2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可作燃料電池,該氫氧燃料電池以KOH為電解質溶液,其負極的電極反應式是H2+2OH--2e-=2H2O
(4)在含有相同濃度Cl-和I-離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時,I-離子首先沉淀析出,當?shù)诙N離子開始沉淀時Cl-和I-的濃度子比為10-6:1.
(已知Ksp(AgI)═1.5×10-16,Ksp(AgCl)═1.56×10-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若1體積硫酸恰好與10體積PH=11的Ba(OH)2溶液完全反應,則二者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
A.10:1B.5:1C.1:1D.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寫出下列原子的電子排布式.
(1)S。2)29Cu。3)26Fe
(1)1s22s22p63s23p4
(2)1s22s22p63s23p63d104s1
(3)1s22s22p63s23p63d64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Ⅰ.中學課本中介紹了如下實驗:把一端彎成螺旋狀的銅絲放在酒精燈外焰加熱,待銅絲表面變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約2mL乙醇的試管里,反復操作幾次.
請你評價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寫出兩點).操作麻煩、乙醇轉化率低.
Ⅱ.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并制取乙醛,圖中鐵架臺等裝置已略去,粗黑線表示乳膠管.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
(1)甲裝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使生成乙醇蒸氣的速率加快.
(2)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乙中的鍍銀銅絲,約1分鐘后鼓入空氣,此時銅絲即呈紅熱狀態(tài).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度,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放熱反應(填“放熱”或“吸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②控制鼓氣速度的方法是控制甲中單位時間內的氣泡數(shù),若鼓氣速度過快則會帶走過多熱量,難以保證反應所需溫度,若鼓氣速度過慢則會反應放熱太少,不能達到反應所需溫度.
(3)若試管丁中用水吸收產(chǎn)物,則要在導管乙、丙之間接上戊裝置,其連接方法是(填戊裝置中導管代號):乙接b、a接丙;若產(chǎn)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卻,應將試管丁浸在冰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水的沸點為100℃,硫化氫的分子結構跟水相似,但它的沸點卻很低,是-60.7℃,引起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范德華力B.共價鍵C.氫鍵D.相對分子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