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萃取操作時,可以選用CCl4或酒精作為萃取劑從碘水中萃取碘
B.蒸發(fā)操作時,應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
C.分液操作時,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下口放出到另一個燒杯中
D.蒸餾操作時,收集完餾分后,先停止加熱,待恢復室溫后再停止通冷凝水

分析 A.酒精與水混溶;
B.蒸發(fā)時,應避免溫度過高而導致固體迸濺;
C.分液時,應防止液體重新混合而污染;
D.蒸餾時,先停止加熱再停止通冷凝水,防止引入雜質(zhì).

解答 解:A.酒精與水混溶,不能用于萃取劑,故A錯誤;
B.蒸發(fā)時,當有大量固體析出時可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避免溫度過高而導致固體迸濺,故B錯誤;
C.分液時,應防止液體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故C錯誤;
D.蒸餾時,先停止加熱再停止通冷凝水,防止引入雜質(zhì),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zhì)分離、提純的方法及選擇,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分離方法為解答的關鍵,側(cè)重除雜的考查,注意物質(zhì)的性質(zhì)差異及除雜原則,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在一個1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發(fā)生下列反應:2A(g)+B(g)?3C(g)+D(s),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1.2mol•L-1
(1)維持容器的溫度不變,若縮小容器的體積,則平衡不移動(填“向正反應方向”或“向逆反應方向”或“不”).
(2)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zhì),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仍是1.2mol•L-1的是BC.
A.4mol A+2mol B
B.3mol C+1mol D
C.2mol A+1mol B+1mol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2,2-二甲基丁烷與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種類數(shù)相同
B.乙烷、苯、裂化汽油溶液均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應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環(huán)已烷的密度都比水大
D.乙酸乙酯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稱為皂化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 。
A.CO2B.KOHC.CuD.Na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100mL0.5mol/L NaOH溶液需要NaOH的質(zhì)量是多少?加水稀釋到500mL后,該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被稱為萬能還原劑的NaBH4(NaBH4中H為-1價)能溶于水并和水反應,NaBH4+2H2O═NaBO2+4H2↑,2Na+2H2O═2NaOH+H2↑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aBH4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NaBH4是氧化劑,H2O是還原劑
C.等物質(zhì)的量的NaBH4、Na分別與足量水反應,NaBH4生成的氧化產(chǎn)物比Na少
D.被氧化的元素與被還原的元素質(zhì)量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取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的CuCl2、FeCl3的混合溶液40mL平分于兩只試管,向其中一只試管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14.35g 沉淀,向另一只試管加入1.12g 還原鐵粉充分反應后該試管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及其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 。
A.Fe2+ 2mol/L、Cu2+ 0.5mol/LB.Fe2+ 1mol/L、Fe3+ 1mol/L
C.Fe2+ 0.5mol/L、Cu2+ 0.25mol/LD.Fe2+ 1.5mol/L、Cu2+ 0.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
B.碘化銀不能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氫鈉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D.碘鹽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溶液檢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中至少有10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
B.蛋白質(zhì)和油脂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條件下能水解
C.等物質(zhì)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燒消耗的氧氣的量不相等
D.經(jīng)測定乙二醇和苯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8%,則此混合物中碳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