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aNO2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它能致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與亞硝酸鈉的反應(yīng)方程式是:MnO4-+NO2-+H+→Mn2++NO3-+H2O.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Na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B.該反應(yīng)中NO2-被還原
C.反應(yīng)過程中溶液的pH變小
D.生成1molNaNO3需要消耗0.6molKMnO4

分析 MnO4-+NO2-+H+→Mn2++NO3-+H2O中,M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A.NaNO2中N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為中間價,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故A正確;
B.該反應(yīng)中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NO2-被氧化,故B錯誤;
C.反應(yīng)消耗氫離子,pH增大,故C錯誤;
D.由電子及原子守恒可知,生成1molNaNO3需要消耗$\frac{1mol×(5-3)}{(7-2)}$=0.4molKMnO4,故D錯誤;
故選A.

點(diǎn)評 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yīng),為高頻考點(diǎn),把握反應(yīng)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的關(guān)鍵,側(cè)重分析與應(yīng)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電子守恒的應(yīng)用及常見元素化合價判斷,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選用的相關(guān)儀器(固定裝置略去)符合實驗要求的是( 。
A.
  存放濃硝酸
B.
可用于制備氨氣
C.
蒸干氯化鋁溶液AlCl3•6H2O晶體
D.
實驗室抽取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過程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的是( 。
A.Cu和稀HNO3反應(yīng)B.Fe導(dǎo)電
C.Na2CO3溶液與鹽酸反應(yīng)D.實驗室制取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用固體氫氧化鈉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溶液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稱量固體氫氧化鈉時托盤天平兩邊放大小一樣的白紙
B.配置溶液時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引起所得溶液濃度偏高
C.容量瓶使用前未經(jīng)干燥會導(dǎo)致所得溶液濃度偏低
D.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使用前都要檢查是否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化學(xué)藥品中屬有毒且易燃料是(  )
A.乙酸B.氰化鉀C.甲醇D.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兩種或多種氣體.現(xiàn)將此無色的混合氣體通過品紅溶液后,品紅溶液褪色,把剩余氣體排入空氣中,很快變?yōu)榧t棕色.對于原混合氣體成分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只有NO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沒有Cl2、NO2,可能有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對溶液中的離子反應(yīng)存在下列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不可能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B.只能是復(fù)分解反應(yīng)
C.可能是置換反應(yīng)D.不可能是化合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高溫鈉硫電池是一種新型可充電電池,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圖中固體電解質(zhì)是Na+導(dǎo)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放電時,石墨電極a為正極
B.放電時,Na+從石墨b向石墨a方向遷移
C.可將裝置中的固體電解質(zhì)改成NaCl溶液
D.充電時,b極反應(yīng)為Na2Sx-2e-=xS+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某學(xué)生用NaHCO3和KHCO3組成的某混合物進(jìn)行實驗,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下列有關(guān)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實驗序號 1 2 3
 V(鹽酸)/mL 50 50 50
 m(混合物)/g 9.2 15.7 27.6
 V(CO2)(標(biāo)準(zhǔn)狀況)/L 2.24 3.36 3.36
A.實驗②中,混合物過量
B.原混合物樣品中n(NaHCO3):n(KHCO3)=1:1
C.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mol•L-1
D.實驗反應(yīng)后,至少需繼續(xù)加入50mL的鹽酸溶液才能使27.6g的混合物全部反應(yī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