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葡萄糖在乳酸菌的催化作用下可轉化為乳酸(C3H6O3).
(1)取9.0g乳酸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產生2.24L氣體(標準狀況).另取9.0g乳酸與相同物質的量的乙醇反應,生成0.1mol乳酸乙酯和1.8g H2O.由此推斷乳酸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及數(shù)目 , .
(2)乳酸在銅作催化劑時,可氧化成丙酮酸(CH3COCOOH),乳酸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縮聚反應生成一種高分子化合物,此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簡式為 .
考點: 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及其結構.
專題: 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及推斷.
分析: (1)9.0g乳酸的物質的量==0.1mol,氫氣的物質的量=,0.1mol乳酸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產生0.1mol氣體(標準狀況),能和鈉反應的官能團有羥基和羧基;
能和醇反應的官能團是羧基,0.1mol乳酸與相同物質的量的乙醇反應,生成0.1mol乳酸乙酯和1.8g H2O,說明一個弱酸分子中含有一個羧基,則乳酸分子中另一個官能團是醇羥基;
(2)乳酸在銅作催化劑時,可氧化成丙酮酸(CH3COCOOH),說明醇羥基位于中間碳原子上,乳酸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可發(fā)生酯化反應的縮聚反應,據(jù)此寫出反應方程式.
解答: 解:(1)9.0g乳酸的物質的量==0.1mol,氫氣的物質的量=,0.1mol乳酸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產生0.1mol氣體(標準狀況),說明乳酸中有兩個官能團和鈉反應;
0.1mol乳酸與相同物質的量的乙醇反應,生成0.1mol乳酸乙酯和1.8g H2O,說明一個弱酸分子中含有一個羧基,則乳酸分子中另一個官能團是醇羥基,
故答案為:羧基一個,醇羥基一個;
(2)乳酸在銅作催化劑時,可氧化成丙酮酸(CH3COCOOH),說明醇羥基位于中間碳原子上,乳酸中含有醇羥基和羧基,所以在一定條件下,乳酸能發(fā)生縮聚反應生成高聚物,反應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明確物質的官能團及其性質是解本題關鍵,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一種試劑就能鑒別乙醇、乙酸、乙醛、甲酸四種物質.該試劑可以是下列中的( 。
A. 銀氨溶液 B. 溴水
C. 碳酸鈉溶液 D. 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乙二醇(C2H6O2)與醋酸(CH3COOH)組成的混合物,測得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9%,則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
A. 52% B. 37% C. 16%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過量鐵粉放入硝酸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液中的金屬離子是( )
A. Fe2+ B. Fe2+、Zn2+ C. Fe2+、Ag+ D. Fe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溶液僅含F(xiàn)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種離子,所含離子的物質的量均為1mol.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有氣泡產生,且溶液中陰離子種類不變(不考慮水的電離和離子的水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顯血紅色
B.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產生的氣體遇空氣能變成紅棕色
C. 該溶液中所含的離子是:Fe2+、Na+、SO42﹣、NO3﹣
D. 若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灼燒,最終所得固體的質量為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強酸性溶液X中僅含有Ba2+、Al3+、NH4+、Fe2+、Fe3+、CO32﹣、SO32﹣、SO42﹣、Cl﹣、NO3﹣中的一種或幾種,取該溶液進行連續(xù)實驗,實驗過程如下: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僅根據(jù)上述連續(xù)實驗不能確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陽、陰離子分別是
用離子方程表達下列反應:
①中生成氣體A: .
②中生成溶液H: .
(3)若②中所用氫氧化鈉濃度為2mol/L,當加入l0ml時開始產生沉淀,55ml時沉淀的量達到最大值0.03mol,繼續(xù)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變,隨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時沉淀的量降為0.025mol且保持不變,則原溶液中c(Fe2+)為 mol/L、c(Fe3+)為 mol/L、c(Cl﹣)為 mol/L.(若有些離子不存在,請?zhí)?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