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盛有NO2和N2O4 混合氣體的燒瓶置于熱水中,氣體顏色變深
B、工業(yè)合成氨選擇500℃左右的溫度比室溫有利
C、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Cl2
D、合成氨時采用循環(huán)操作及將氨液化分離,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考點:化學平衡移動原理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或溫度等),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勒夏特利原理適用的對象應存在可逆過程,如與可逆過程的平衡移動無關,則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釋.
解答: 解:A、2NO2?N2O4,△H<0,混合氣體的燒瓶置于熱水中,升溫,平衡逆向移動,顏色加深,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A不選;
B、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是可逆的,選擇500℃左右的較高溫度能使反應逆向進行,不利于化學平衡的正向移動,使用該溫度主要是考慮催化劑的催化效率以及反應速率等知識,所以不能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B選;
C、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該反應存在溶解平衡,飽和食鹽水中含有氯化鈉電離出的氯離子,飽和食鹽水抑制了氯氣的溶解,所以實驗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能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C不選;
D、N2+3H2?2NH3,將氨液化分離,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氮氣和氫氣的轉(zhuǎn)化率變大,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不選;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勒夏特例原理應用的有關判斷,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和考點,屬于中等難度試題的考查.試題難易適中,基礎性強,側(cè)重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旨在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題需要明確的應注意區(qū)別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和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的應用范圍,并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加快.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小組用下列裝置制取收集純凈的氯氣,并研究其性質(zhì).請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裝置甲中儀器A的名稱是
 
,丙中應裝的溶液是
 
,甲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制取收集純凈氯氣的裝置接口連接順序是a→…→g(補充完整)
 

(2)制備反應會因鹽酸濃度下降而停止,為測定反應殘余液中鹽酸的濃度,探究小組同學提出下列實驗方案:
I方案:與足量AgNO3溶液反應,稱量生成的AgCl質(zhì)量.
Ⅱ方案:采用酸堿中和滴定法測定.
Ⅲ方案:與已知量CaCO3(過量)反應,稱量剩余的CaCO3質(zhì)量.
繼而進行下列判斷和實驗:
①判定I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②進行Ⅱ方案實驗:準確量取殘余清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后作為試樣.
a.量取試樣20.00mL于錐形瓶中,若錐形瓶中存有少量水,對實驗結果是否有影響?
 
(填“是”或“無”).用0.10mol?L-1 NaOH標準溶液滴定,消耗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為
 
  mL.
b.平行滴定后獲得實驗結果
③判斷Ⅲ方案的實驗結果
 
(填“偏大”、“偏小”或“準確”).[已知:Ksp(CaCO3 )=2.8×10-9、Ksp(MnCO3)=2.3×10-11
(3)某同學認為上述方案缺少尾氣吸收裝置,請在如圖3的方框中畫出該裝置并注明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25℃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lmol?L-l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平衡時溶液中c (NH4+)=c (Cl-).則溶液顯
 
性(填“酸’’、“堿”或“中”);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NH3?H2O在25℃時的電離常數(shù)K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硝酸能把鐵氧化成Fe(NO33,但當鐵過量時,產(chǎn)物是Fe(NO32.某同學受此啟發(fā),提出一個相似的觀點:即當足量Cl2與鐵反應時則生成FeCl3,當少量Cl2與足量鐵反應時則生成FeCl2.為驗證該觀點是否正確,該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
(1)制取Cl2.如圖是實驗室制取的Cl2的裝置圖,寫出實驗室制Cl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組裝好裝置后,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制備反應產(chǎn)物.將一根細的純鐵絲分別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點燃.取其表面生成物配成溶液,并分別編號為A、B,然后通過實驗確定其成分.
(3)探究過程如下:Ⅰ.提出假設:①生成物是FeCl3,②生成物是FeCl2
Ⅱ.設計實驗方案:分別取A、B的溶液進行以下兩組實驗,但每組實驗現(xiàn)象相同.請?zhí)顚懴卤碇械目崭瘢?br />
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結論
第一組:分別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固體物質(zhì)中含有FeCl3
第二組:分別向KMnO4溶液中加適量A、B溶液KMnO4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
 
Ⅲ.得出實驗結論.
(4)實驗室中使用的FeCl3藥品的含量通?捎玫饬糠y定.主要過程為:稱取6.5g無水氯化鐵樣品,溶于稀鹽酸,再轉(zhuǎn)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取出10mL,加入稍過量的KI溶液,充分反應后,滴入幾滴淀粉溶液后,再用0.1mol.L-1Na2S2O3溶液滴定,到達滴定終點時用去Na2S2O3溶液20.00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Na2S2O3溶液裝在
 
(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中.
②滴定終點的判斷:
 

③樣品中氯化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B)煤中的硫包括有機硫、硫化物、硫酸鹽等,艾士卡法是煤中全硫測定的仲裁法.煤與艾士卡混合試劑(輕質(zhì)氧化鎂和無水碳酸鈉以質(zhì)量比2:1的混合物)混勻混合,在高溫、通風條件下緩慢燃燒,使煤中各種形態(tài)的硫通過反應,轉(zhuǎn)化成可溶性硫酸鹽.相關反應有:
煤+O2→CO2↑+H2O↑+N2↑+SO2↑+SO3;   MgO+2SO2+O2=2MgSO4;     MgO+SO3=MgSO4;
2Na2CO3+2SO2+O2=2Na2SO4+2CO2↑; Na2CO3+SO3=Na2SO4+CO2
沉淀反應:SO42-+Ba2+=BaSO4
測定步驟
①稱取干燥煤樣1g和2g艾士卡試劑放入30ml瓷坩堝(空坩堝質(zhì)量為m1g)內(nèi),用玻璃棒仔細混勻,再加1g艾士卡試劑覆蓋在混合物上面.
②將坩堝移入高溫爐中,從室溫逐漸升溫至800~850℃,并在此溫度下保持1.5h.
③將坩堝取出放冷,然后將燒結物轉(zhuǎn)到400ml燒杯中,用熱水仔細沖洗坩堝內(nèi)壁.
④過濾,熱水沖洗燒杯3次,然后將殘渣移入濾紙中,用熱水洗滌殘渣,濾液總體積約為250~300ml.
⑤向濾液中加2滴指示劑,加入鹽酸至過量.將溶液加熱至沸,在不斷攪拌下滴加氯化鋇溶液,再用定量濾紙過濾,并用熱水將沉淀洗滌至干凈.
⑥將帶沉淀的濾紙移入已恒量的瓷坩堝中先進行灰化處理,然后在800~850℃的高溫爐中灼燒30min,取出冷卻,稱量坩堝與固體總質(zhì)量為m2g.
試回答下列問題
(1)煤直接作燃料燃燒,所引發(fā)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是:
 

(2)為什么要再用此艾士卡試劑覆蓋混合物上面
 

(3)步驟⑤中如何證明濾渣已洗滌干凈
 

(4)步驟⑥中為什么可將濾紙及濾渣同時進行灰化處理:
 

(5)根據(jù)上述實驗操作,本次實驗測得煤中硫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6)下列過程能使實驗結果中,硫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低的是:
 

a.煤樣不干燥
b.步驟③中煤樣未完全燒透
c.步驟④中沒有用熱水洗滌殘渣
d.步驟⑥中高溫灼燒時間太短,只進行了5分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濃硝酸在光照條件下變黃,說明濃硝酸易分解生成有色產(chǎn)物且溶于濃硝酸
B、若R的含氧酸的酸性強于Q的含氧酸的酸性,則非金屬性R強于Q
C、碳、鈉與O2反應時,由于O2的量不同,可分別生成CO、CO2和Na2O、Na2O2
D、所有的酸酐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兩恒溫容器開始時壓強相同,分別充入甲:2molA+l mol B,乙:1.4molA+0.7mol B+0.6mol C,發(fā)生反應2A(g)+B(g)?xC(g)反應.達到平衡時兩者中C的體積分數(shù)相同.
(1)若甲、乙均為恒容容器,則X=
 
;
(2)若甲、乙均為恒壓容器,則X=
 

(3)若x=3,甲為恒容容器,乙為恒壓容器,則平衡時兩者中C的量較多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常溫條件下,下列溶液中的各組離子一定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Na+、Fe2+、Cl-、NO3-
B、含有大量I-的溶液:ClO-、Na+、Cl-、CO32-
C、
c(H+)
c(OH-)
=1010mol?L-1的溶液:NH4+、Na+、SO42-、Fe3+
D、加入鋁粉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K+、NH4+、SO42-、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事實不能說明醋酸是弱電解質(zhì)的是( 。
A、醋酸溶液的導電性比鹽酸弱
B、0.01ml/L醋酸溶液PH>2
C、CH3COONa溶液PH>7
D、將PH=3醋酸溶液稀釋100倍,稀釋后溶液PH:3<P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