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B、X、Y均為中學階段的常見物質(zhì),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試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化學方程式:
(1)若物質(zhì)A為氧化物,且此反應(yīng)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上有重要應(yīng)用: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3CO2+2Fe;
(2)若A、X均為生活中常見金屬: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Al2O3;
(3)若A為氣態(tài)氫化物:SO2+2H2S=2H2O+3S↓;
(4)若A、X均為常見非金屬單質(zhì):2C+SiO2$\frac{\underline{\;高溫\;}}{\;}$Si+2CO↑.

分析 (1)A為氧化物,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A、Y是同種元素的氧化物,且氧化物A作還原劑,中學常見的A為CO,據(jù)此書寫;
(2)A為金屬單質(zhì),B為金屬氧化物,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考慮鋁熱反應(yīng);
(3)若A為金屬單質(zhì),B為非金屬氧化物,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中學常見為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4)若A和X均為非金屬單質(zhì),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B、Y都為非金屬氧化物,中學常見為碳與二氧化硅反應(yīng).

解答 解:(1)A為氧化物,且此反應(yīng)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上有重要應(yīng)用,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氧化物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中學常見的A為CO與氧化鐵的反應(yīng),反應(yīng)的方程式如: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3CO2+2Fe,
故答案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3CO2+2Fe;
(2)若A、X均為生活中常見金屬,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考慮鋁熱反應(yīng),反應(yīng)方程式如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Al2O3
故答案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Al2O3;
(3)若A為氣態(tài)氫化物,B為氧化物,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中學常見為二氧化硫與硫化氫的反應(yīng),反應(yīng)方程式為:SO2+2H2S=2H2O+3S↓,
故答案為:SO2+2H2S=2H2O+3S↓;
(4)若A和X均為非金屬單質(zhì),由轉(zhuǎn)化關(guān)系:A+氧化物B→單質(zhì)X+氧化物Y,B、Y都為非金屬氧化物,中學常見為碳與二氧化硅反應(yīng),反應(yīng)方程式為2C+SiO2$\frac{\underline{\;高溫\;}}{\;}$Si+2CO↑,
故答案為:2C+SiO2$\frac{\underline{\;高溫\;}}{\;}$Si+2CO↑.

點評 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斷,難度較大,關(guān)鍵是對化合物知識熟練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SO2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燃煤是產(chǎn)生SO2的主要原因.工業(yè)上有多種方法可以減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過程中產(chǎn)生的SO2轉(zhuǎn)化成硫酸鈣.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2CaCO3+2SO2+O2$\frac{\underline{\;高溫\;}}{\;}$2CaSO4+2CO2
(2)可用多種溶液做燃煤煙氣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別用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當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NaHSO3時,兩種吸收液體積比V(Na2SO3):V(NaOH)=1:2.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會失效,可將這種失效的溶液與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應(yīng)后過濾,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過程的離子方程式是Ca2++OH-+HSO3-=CaSO3↓+H2O.
(3)甲同學認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為此甲同學設(shè)計如圖1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氣密性已檢驗):

已知:Na2SO3(固體)+H2SO4(濃) $\frac{\underline{\;\;△\;\;}}{\;}$ Na2SO4+SO2↑+H2O
反應(yīng)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認為B中白色沉淀是SO2與BaCl2溶液反應(yīng)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
乙同學認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產(chǎn)生BaSO4的原因是:
①A中產(chǎn)生的白霧是濃硫酸的酸霧,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yīng)生成BaSO4沉淀.
②A中產(chǎn)生的SO2與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O2進入B中與BaCl2溶液反應(yīng)生成BaSO4沉淀.
為證明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學對甲同學的實驗裝置做了如圖2改動并實驗(夾持裝置和加熱裝置略,氣密性已檢驗):反應(yīng)開始后,A中Na2SO3固體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同時有白霧生成;B、C試管中除了有氣泡外,未見其它現(xiàn)象;D中紅色褪去.
③試管B中試劑是飽和NaHSO3溶液;滴加濃硫酸之前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通入N2,一段時間后關(guān)閉彈簧夾.
④通過甲乙兩位同學的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是SO2與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做吸收SO2的吸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mol Mg與足量鹽酸反應(yīng)失去電子數(shù)為2NA
B.標準狀況下,11.2L H2O所含的分子數(shù)為0.5NA
C.0.1molCH4所含的電子數(shù)為NA
D.通常狀況下,NA 個CO2分子占有的體積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足量的鋁分別與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放出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相等,則所取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比為(  )
A.1:1B.1:2C.3:2D.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某無色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兩種或多種,現(xiàn)將此混合氣體通入濃硫酸后體積減少,將剩余氣體排入空氣中,很快變成紅棕色.對于原混合氣體成分的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肯定有O2B.肯定只有NH3和NO
C.肯定有NH3、NO、HClD.肯定沒有Cl2、NH3、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室溫時在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 。
A.pH=1的溶液中:NH${\;}_{4}^{+}$、Fe3+、SO${\;}_{4}^{2-}$、I-
B.通入SO2氣體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Fe2+、N0${\;}_{3}^{-}$、Ba2+、H+
C.c(HCO${\;}_{3}^{-}$)=0.1 mol/L的溶液中:Al3+、Na+、AlO${\;}_{2}^{-}$、SO${\;}_{4}^{2-}$
D.由水電離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S042-、Cl-、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有機物A(分子式C6H10O3)是合成某種隱形眼鏡材料的單體,A可發(fā)生如圖變化:

已知:Ⅰ.物質(zhì)B是最簡單的二元醇,已知兩個羥基連在同一個碳上不穩(wěn)定;物質(zhì)D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yīng),但能與NaHCO3溶液反應(yīng)放出氣體.
Ⅱ.
回答下列問題:
(1)隱形眼鏡材料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
(2)寫出物質(zhì)B在銅催化下與O2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O2$→_{△}^{Cu}$OHCCHO+2H2O;
(3)與C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分子為鏈狀的酯類物質(zhì)共有5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用物理方法不能把下列混合物很好地分離的是( 。
A.硫粉和鐵粉的混合物B.氯化氫和溴化氫的混合物
C.溴和CCl4的混合物D.碘與食鹽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反應(yīng)SO2(g)+NO2(g)═SO3(g)+NO(g),若在一定溫度下,將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2mol/L的SO2(g)和NO2(g)注入一密閉容器中,當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測得容器中SO2的轉(zhuǎn)化率為60%.若SO2(g)和NO2(g)的初始濃度都增大到3mol/L,則SO2的轉(zhuǎn)化率為( 。
A.50%B.60%C.75%D.8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