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變紅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 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 的溶液:NH4+、Cu2+、NO3-、Cl-
D. 水電離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圖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其轉(zhuǎn)化關(guān)系。圖中甲~辛均含氮元素。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給出的圖中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可以一步實現(xiàn)的是__________。
A.甲→丁 B.乙→丁 C.丁→戊 D.戊→丙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丙和丁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生成戊,屬于酸性氧化物
B.“甲→乙→丙→丁→戊”就是工業(yè)制戊的轉(zhuǎn)化過程
C.己和辛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與固體NaOH作用生成乙,其生成乙的原理相同
D.如果庚和辛為同種物質(zhì),則可由乙和戊反應制得
(3)氯堿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乙檢查氯氣管道是否泄漏,其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反應過程中還有甲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鐵與過量戊的溶液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戊→丙+丁+庚+H2O(方程式未配平)。若產(chǎn)物中丙和丁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則鐵與戊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_。若檢驗庚中鐵元素的價態(tài),可選用的試劑為________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反應2HI(g)H2(g) +I2(g)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下,向體積為VL的容器中充入2mol HI(g)充分反應,可吸收12.5kJ的熱量
B. 加入催化劑,分子的能量不變,但單位體積活化分子數(shù)增多,速率加快
C. 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HI分解率不變
D. H2(g) +I2(g)2HI(g)的活化能Ea為12.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進烘箱中烘干
B. 容量瓶、量筒上都標有使用溫度,都無“0”刻度,用量筒量取完液體后需洗滌殘留在內(nèi)壁上的液體并與剛量完的液體合并
C. 金屬汞一旦灑落在實驗室地面或桌面時,必須盡可能收集,并深埋處理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倒掉重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I隨加入水的體積V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O”點導電能力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點處,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_____。
(3)a、b、c三點處,電離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4)若將c點溶液中c(CH3COO-)增大,c(H+)減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糖類、油脂和蛋白質(zhì)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適當?shù)財z入一定量的油脂,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B.淀粉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在人體內(nèi)發(fā)生氧化反應能放出大量熱量
D.淀粉、纖維素、油脂、蛋白質(zh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反應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進行,試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反應速率____(填“增大”、“不變”或“減小”,下同)。
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其反應速率____。
③保持體積不變,充入He,其反應速率____。
④保持壓強不變,充入He,其反應速率_____。
(2)氨氣可作為脫硝劑,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NH3,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6NO(g)+4NH3(g)5N2(g)+6H2O(g)。
①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____(填字母序號)
a.反應速率5v(NH3)=4v(N2)
b.單位時間里每生成5mol N2,同時生成4mol NH3
c.容器內(nèi)N2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不再隨時間而發(fā)生變化
d.容器內(nèi)n(NO):n(NH3):n(N2):n(H2O)=6:4:5:6
②某次實驗中測得容器內(nèi)NO及N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圖中v(正)與v(逆)相等的點為_____(選填字母)。
(3)298K時,若已知生成標準狀況下2.24LNH3時放出熱量為4.62kJ。寫出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
(4)一定條件下,在2L密閉容器內(nèi),反應2NO2(g)=N2O4(g)△H=-180kJ·mol-1,n(NO2)隨時間變化如下表: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n(NO2)/mol | 0.040 | 0.020 | 0.010 | 0.005 | 0.005 | 0.005 |
用NO2表示0~2s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速度____。在第5s時,NO2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根據(jù)上表可以看出,隨著反應進行,反應速率逐漸減小,其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氯化亞銅(CuCl)可用作催化劑、殺菌劑、媒染劑、脫色劑。CuCl是一種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濕的空氣中易被氧化。實驗室采用如圖裝置和下列步驟制備氯化亞銅。
步驟1:在三頸燒瓶中加入20%鹽酸、食鹽、銅屑,加熱至60~70℃,開動攪拌器,同時從c口緩慢通入氧氣,制得Na[CuCl2]溶液。
步驟2:反應完全后,冷卻,過濾,濾液用適量的水稀釋,析出CuCl。
步驟3:過濾,分別用鹽酸、乙醇洗滌濾出的固體。
步驟4:在真空干燥器中60~70 ℃干燥2h,冷卻后得到產(chǎn)品。
回答下列問題:
(1)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的鹽酸密度為1.1g/cm3,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配制20%鹽酸需要的玻璃儀器有:__________、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2)步驟1中制得Na[CuCl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步驟2中用水稀釋濾液能得到CuCl”推測,濾液中存在的平衡是____________。
(4)析出的CuCl晶體不用水而用鹽酸、乙醇分別洗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測定產(chǎn)品中氯化亞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實驗過程如下:
準確稱取制備的氯化亞銅產(chǎn)品0.25 g,將其置于足量的FeCl3溶液中,待樣品全部溶解后,加入適量稀硫酸,用0.10 mol/L的硫酸鈰[Ce(SO4)2]標準溶液滴定到終點,消耗硫酸鈰溶液24.50 mL,反應中Ce4+被還原為Ce3+。(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
①硫酸鈰標準溶液應盛放在________(填“酸”或“堿”)式滴定管中。
②產(chǎn)品中氯化亞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體積為2 L的固定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 X氣體,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如下反應:2X(g) Y(g)+3Z(g)ΔH=+92.0kJ· mol-1。經(jīng)5 min 后反應達到平衡,此時測得容器內(nèi)的壓強為起始時的1.5倍。
(1)用Y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為_____,X的轉(zhuǎn)化率為______,平衡時反應吸收的熱量為_________。
(2)在定溫,定容的條件下向平衡體系中再充入1mol X(g)氣體,平衡______(填“正向”“不”“逆向”)移動, X(g)的轉(zhuǎn)化率______(填“增大”“減小”“不變”),Y(g)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填“增大”“減小”“不變”)。
(3)在相同溫度,相同容積的密閉容器中起始時充入0.8molX(g),0.6molY(g),1.8molZ(g),此時V正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平衡時X(g)的百分含量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