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家庭小實驗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
A.食鹽B.飽和FeCl3溶液C.蔗糖D.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全世界每年被腐蝕損耗的鋼鐵約占全年鋼鐵產(chǎn)量的1/10,而在潮濕空氣中發(fā)生吸氧腐蝕是鋼鐵腐蝕的主要原因。
(1)在潮濕空氣中,鋼鐵發(fā)生吸氧腐蝕轉(zhuǎn)化為Fe(OH)2的電池反應方程式為    ▲   
(2)已知草酸(H2C2O4)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H2C2O4CO↑ + CO2↑ + H2O,下列裝置中,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氣體的是    ▲   。(填字母)

(3)某實驗小組為測定鐵銹樣品的組成(假定鐵銹中只有Fe2O3·nH2O和Fe兩種成份),利用草酸分解產(chǎn)生的CO和鐵銹反應,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為得到干燥、純凈的CO氣,洗氣瓶A、B中盛放的試劑分別是    ▲       ▲   。
②在點燃酒精燈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a)檢查裝置氣密性;(b)   ▲   。
③準確稱量樣品的質(zhì)量10.00 g置于硬質(zhì)玻璃管中,充分反應后冷卻、稱量(假設每步均完全反應),硬質(zhì)玻璃管中剩余固體質(zhì)量為8.32 g,D中濃硫酸增重0.72 g,則n =    ▲  。
④在本實驗中,下列情況會使測定結(jié)果n偏大的是    ▲   。(填字母)
a.缺少洗氣瓶B   b.缺少裝置E   c.反應后固體是鐵和少量Fe2O3·n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實驗室常用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制取乙烯。

(1) 實驗室制乙烯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室用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制乙烯可用如上圖所示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濃硫酸只作催化劑          
B.在反應容器中放入幾片碎瓷片防止混合液暴沸
C.反應溫度緩慢上升至170℃   
D.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乙烯
E.園底燒瓶中裝得是4mL乙醇和12mL3mol/L H2SO4混合液
F.溫度計應插入反應溶液液面下,以便控制溫度
G.反應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再從水中取出導管
(3)若將此裝置中的溫度計換成分液漏斗,則還可以制取的氣體有(酒精燈可用可不用)                          
A.CO2      B.NH3     C.O2               D.SO2     E.NO2      F.Cl2
(4) 如溫度過高,反應后溶液顏色變       。某同學設計下列實驗以確定上述混合氣體中含有乙烯和SO2。

①I、II、III、IV裝置可盛放的試劑是(請將下列有關試劑的序號填入空格內(nèi)):
A、品紅   B、NaOH溶液   C、濃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I         ;II         ;III          ;IV        
②能說明SO2氣體存在的現(xiàn)象是                                 
③使用裝置II的目的是                                       ;
④使用置III的目的是                                         ;
⑤確定含有乙烯的現(xiàn)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3分)實驗室用Na2CO3·10H2O晶體配制240mL 0.1mol/L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1)用托盤天平稱取Na2CO3·10H2O的質(zhì)量為             g。
(2)操作中所需儀器除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外,還需要            (填儀器名稱)。
(3)配制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是(用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及玻璃棒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蕩
B.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Na2CO3·10H2O晶體,放入燒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完全溶解
C.將已冷卻的Na2CO3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振蕩搖勻
E.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點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nèi)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cm處
(4)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復到室溫,這是因為                      
(5)若出現(xiàn)如下情況,對所配溶液的濃度將有何影響(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①沒有進行A操作      ;
② 稱量時,Na2CO3·10H2O已失去部分結(jié)晶水      ;
③ 若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④ 定容搖勻時,發(fā)現(xiàn)液面下降,又加水至刻度線      ;
⑤ 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沒有干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4分)欲用36.5%(密度為1.18g/cm3)的濃鹽酸配制濃度為1.00mol/L的稀鹽酸500mL。

(1)選用的主要玻璃儀器有:①                 。
(2)現(xiàn)有下列配制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濃鹽酸;B.反復顛倒搖勻;C.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D.洗凈所用儀器,洗滌液也轉(zhuǎn)入容量瓶;E.稀釋濃鹽酸;F.溶液冷卻后轉(zhuǎn)入容量瓶。
(3)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實驗室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應選用      mL的量筒。量取時發(fā)現(xiàn)量筒不干凈,用水洗凈后直接量取,將使配制的溶液濃度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現(xiàn)某實驗需要480 mL 0.2 mol/L的Na2CO3溶液,現(xiàn)用Na2CO3·10H2O晶體配制該溶液。?
(1)① 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玻璃棒、燒杯,還缺少                  ;
② 實驗中兩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別是                            。
(2) 應稱取Na2CO3·10H2O晶體的質(zhì)量為:             。  
(3)根據(jù)下列操作對所配溶液的濃度各有什么影響,將其序號填在下面空格:?
①碳酸鈉失去了部分結(jié)晶水;    ②用“左碼右物”的稱量方法稱量晶體;
③碳酸鈉晶體不純,其中混有氯化鈉;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餾水。?
⑤定容時俯視液面;?⑥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
其中引起所配溶液濃度:a.偏高的有                              
b.偏低的有                              ;
c.無影響的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11分)使用啟普發(fā)生器制取氣體,具有隨時可控制反應進行和停止的優(yōu)點。某化學興趣小組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代替啟普發(fā)生器。
(1)圖中A儀器的名稱是               ,缺少的儀器是          
(2)制作B使用的是(    )
A、鐵片   B、鋁箔    C、紙片      D、塑料片
(3)在該裝置中用下列反應制氣體,反應原理可行,且可能達到上述優(yōu)點的是(   )
A、Na2CO3·10H2O+HCl→CO2↑   B、Cu+H2SO4→H2↑   C、CaCO3+HNO3→CO2
(4)若用該裝置進行鋅粒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實驗;對裝置作氣密性檢查的方法是                                                                                                                                                    
(5)向裝置中加入鋅粒的方法是                                                 。
(6)當需反應停止時的操作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配制銀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AgNO3溶液,再加入過量濃氨水振蕩混合
B.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濃氨水,再加入AgNO3溶液至過量
C.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2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過量
D.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mL,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乙炔制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驗室制取乙炔的反應為
B.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可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
C.點燃乙炔前必須驗純
D.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除乙炔中的雜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