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氯水參與的反應的現(xiàn)象或方程式錯誤的是


  1. A.
    將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到氯水中,溶液先變紅,后又褪色
  2. B.
    將氯水滴加到FeCl2溶液中:FeCl2+Cl2=FeCl3
  3. C.
    AgNO3溶液滴加到氯水中,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
  4. D.
    在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沒有明顯現(xiàn)象
BD
分析:A.氯水中含有鹽酸和次氯酸;
B.方程式?jīng)]有配平;
C.氯水中含有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
D.氯水中含有氫離子.
解答:A.氯水中含有鹽酸(酸性)和次氯酸(漂白性),則將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到氯水中,溶液先變紅,后又褪色,故A正確;
B.將氯水滴加到FeCl2溶液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鐵,該反應為2FeCl2+Cl2=2FeCl3,故B錯誤;
C.氯水中含有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故C正確;
D.氯水中含有氫離子,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觀察到氣泡冒出,故D錯誤;
故選BD.
點評:本題考查氯氣的性質(zhì)、氯水的成分,明確氯水中各成分的性質(zhì)及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I.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擬通過實驗探究“新制的還原性鐵粉和過量鹽酸的反應生成FeCl2還是FeCl3”.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1)一位同學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來驗證溶液中含有Fe2+
①可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是
產(chǎn)生白色沉淀,迅速變灰綠色,最終變紅棕色沉淀
產(chǎn)生白色沉淀,迅速變灰綠色,最終變紅棕色沉淀
,
②反應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FeCl2+2Na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FeCl2+2Na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2)另一位同學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呈現(xiàn)血紅色,但當?shù)渭舆^量新制氯水時,卻發(fā)現(xiàn)紅色褪去.為了弄清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同學們查到如下資料:
①鐵有一種化合物稱為鐵酸鹽(含有FeO42-).
②SCN-的電子式為
③氯水具有很強的氧化性.
于是同學們提出兩種假設,
①第一種假設是:Cl2可將Fe3+氧化為FeO42-,請寫出該離子反應方程式
2Fe3++3Cl2+8H2O═2FeO42-+6Cl-+16H+
2Fe3++3Cl2+8H2O═2FeO42-+6Cl-+16H+

②第二種假設是:
SCN-被Cl2氧化
SCN-被Cl2氧化

II.某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將鈦冶煉廠與氯堿廠、甲醇廠組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鏈(如圖所示),大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
(1)寫出鈦鐵礦經(jīng)氯化得到四氯化鈦的化學方程式:
2FeTiO3+6C+7Cl2
 電解 
.
 
2FeCl3+2TiCl4+6CO
2FeTiO3+6C+7Cl2
 電解 
.
 
2FeCl3+2TiCl4+6CO

(2)由CO和H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是:CO(g)+2H2(g)?CH3OH(g).
①已知該反應在300℃時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0.27,該溫度下將2mol CO、3mol H2和2mol CH3OH充入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此時反應將
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填“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向逆反應方向進行”或“處于平衡狀態(tài)”).
②若不考慮生產(chǎn)過程中物質(zhì)的任何損失,該產(chǎn)業(yè)鏈中每合成19.2t甲醇,至少需額外補充H2
1.0
1.0
t.
(3)用甲醇-空氣堿性(KOH)燃料電池作電源電解精煉粗銅,在接通電路一段時間后純Cu質(zhì)量增加3.2g.
①請寫出燃料電池中的負極反應式:
CH3OH-6e-+8OH-=CO32-+6H2O
CH3OH-6e-+8OH-=CO32-+6H2O

②燃料電池正極消耗空氣的體積是
2.8L
2.8L
(標況,空氣中O2體積分數(shù)以20%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氯水參與的反應的現(xiàn)象或方程式錯誤的是( 。
A、將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滴入到氯水中,溶液先變紅,后又褪色B、將氯水滴加到FeCl2溶液中:FeCl2+Cl2=FeCl3C、AgNO3溶液滴加到氯水中,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D、在氯水中滴加少量NaHCO3溶液,沒有明顯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①為確保世博會期間空氣質(zhì)量的優(yōu)良率,有關部門要定時測定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
 
(填字母)的濃度.
a.氟氯烴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②世博會停車場安裝有汽車尾氣催化光解設施,它能使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tài)循環(huán)的無毒害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在中和法、過濾法、沉淀法這3種污水處理的方法中,一定不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是
 
.高鐵酸鈉(Na2FeO4)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水處理劑,其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
 

(2)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藥物是人體健康的保證.
①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向一片新鮮水果的切面上滴加淀粉溶液和碘水,出現(xiàn)藍色后又慢慢褪去,說明維生素C具有
 
(填“氧化”或“還原”)性.缺乏維生素C會使人患
 
。
②某品牌抗酸藥的主要成分有糖衣、氫氧化鋁、淀粉,該抗酸藥的有效成分為
 
.淀粉在人體內(nèi)水解的最終產(chǎn)物是
 
(寫分子式).
(3)材料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合理使用材料可改善人類的生活.
①下列硅酸鹽材料的生產(chǎn)原料中,不需要石灰石的是
 
(填字母).
a.玻璃        b.陶瓷        c.水泥
②鋁合金是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鋁制物品能經(jīng)久耐用的原因是
 
.居室裝修使用的人造板材會釋放出一種揮發(fā)性物質(zhì),該物質(zhì)會使人患過敏性皮炎、免疫功能異常等疾病,它的名稱是
 

③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纖維和
 
.塑料制品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通常稱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讀下列有關化學史剪輯,參與科學發(fā)現(xiàn)的探究。
材料1  在發(fā)現(xiàn)溴的前幾年,德國著名的有機化學家李比希接受了一家制鹽廠的請求,分析母液中含有什么成分。在分析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往母液中加入淀粉碘化物,過夜后母液變成黃色;再將氯氣通入母液進行蒸餾,得到一種黃色液體。他沒有分析研究就判斷該液體是氯化碘,并把裝有該液體的瓶子貼上了氯化碘的標簽。
法國化學家巴拉爾在研究鹽湖中植物的時候,把從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采集到的黑角菜燃燒成灰,然后用浸泡的方法得到一種灰黑色的浸取液。他往浸取液中加入氯水和淀粉后,溶液分為兩層:下層顯藍色,這是由于淀粉與溶液中的碘生成了化合物;上層顯棕黃色,這是以前沒有見過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巴拉爾猜想,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氯氣與溶液中的碘形成了氯化碘,這種化合物使溶液呈棕黃色;二是氯氣把溶液中的新元素置換出來,因而上層溶液呈棕黃色。于是巴拉爾想了很多方法,試圖把新的物質(zhì)直接分開,但都沒有成功。
材料2  巴拉爾分析棕黃色物質(zhì)可能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種與氯、碘相似的新元素。他用乙醚將棕黃色物質(zhì)萃取出來,再在棕黃色物質(zhì)中加入苛性鉀溶液,則棕黃色褪去,加熱蒸發(fā)至干,剩下的物質(zhì)像氯化鉀一樣!
材料3  巴拉爾然后把像氯化鉀的物質(zhì)與濃硫酸、二氧化錳共熱,則產(chǎn)生紅棕色有惡臭氣味的氣體,冷凝后得到棕黃色液體。
材料4  巴拉爾判斷,這是與氯、碘相似的新元素,判斷最終獲得證實,并以希臘文惡臭(Bromium)加以命名。
請你追隨科學家的足跡,一起來參與設計有關實驗方案。
(1)氯化碘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與單質(zhì)溴的很接近,水溶液顏色也相近。氯化碘作為一種擬鹵素,下列有關其性質(zhì)的猜想肯定不正確的是________。
A.氯化碘常溫下是一種液體,易溶于有機溶劑
B.氯化碘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C.氯化碘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0
D.氯化碘的氧化性介于單質(zhì)碘和氯氣之間
(2)上述液體若是氯化碘,則氯化碘與苛性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若是溴,則溴與苛性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3)若氯化碘與堿溶液反應后蒸干得到的物質(zhì)與濃硫酸、二氧化錳共熱,則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若反應后的產(chǎn)物是溴化鉀,則與濃硫酸、二氧化錳共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上面溴的發(fā)現(xiàn)史,給你的啟示有哪些?請用簡短的語言表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