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幾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mol/l的鹽酸100 ml 中。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L(標況)氯氣時,剛好使溶液中Fe2+ 完全轉(zhuǎn)化為Fe3+ .。則該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 A.
    71.4%
  2. B.
    72.4%
  3. C.
    70.0%
  4. D.
    63.6%
A
氯化氫的物質(zhì)的量是0.7mol,則根據(jù)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水的物質(zhì)的量是0.35mol。氯氣是0.025mol,所以最終生成氯化鐵是(0.7mol+0.025mol×2)÷3=0.25mol。因此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答案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濟寧市某中學2012屆高三9月月考化學試題 題型:013

將幾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 mol/L的鹽酸100 ml中.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 L(標況)氯氣時,剛好使溶液中Fe2+完全轉(zhuǎn)化為Fe3+.則該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

A.

71.4%

B.

72.4%

C.

70.0%

D.

6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高三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幾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mol/l的鹽酸100 ml 中。恰好完全溶解 ,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L(標況)氯氣時,剛好使溶液中Fe2+ 完全轉(zhuǎn)化為Fe3+ .。則該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A  71.4%     B   72.4%   C   70.0%     D   6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鋁  金屬材料》一節(jié)后,產(chǎn)生了濃厚的實驗探究興趣,欲對鋁熱反應進行實驗探究。下面是他們活動的一則案例,請你幫助完成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回答有關(guān)問題。
實驗目的
1.觀察鋁熱反應的現(xiàn)象,認識鋁的還原性及其應用。
2.提高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實驗探究意識。
實驗原理
鋁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在高溫下,能把沒有它活潑的金屬從其氧化物中還原出來。
金屬氧化物+鋁金屬+氧化鋁
還原性:鋁>金屬
儀器和藥品
蒸發(fā)皿、鐵架臺(帶鐵圈)、小試管、燒杯、藥匙、坩堝鉗、鑷子、剪刀、火柴、砂紙、濾紙、長鐵釘、砂子、三氧化二鐵、鋁粉、鎂條、氯酸鉀。
實驗預測
鋁是一種活潑金屬,可能與其他金屬的氧化物發(fā)生置換反應。
實驗操作
甲同學在如圖所示裝置中加入藥品(蒸發(fā)皿內(nèi)盛有砂子)。

該同學引發(fā)鋁熱反應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xiàn)象
上述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jié)論
在高溫下,鋁與氧化鐵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提出問題
乙同學對該實驗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存在幾點明顯不足:
1.因濾紙的遮擋、燃燒生成大量的煙和反應速率過快等而不易觀察清楚紅熱現(xiàn)象。
2.鐵珠四濺,容易發(fā)生事故。
實驗改進
實驗小組的同學積極思考,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改進實驗如下:

如上圖所示連好裝置,加好藥品。其中蒸發(fā)皿中盛滿砂子(用水潤濕),在小試管內(nèi)裝入1/3干燥的砂子。用鑷子向砂子中插入兩支去掉釘帽的鐵釘,將鐵釘約1/4部分留在砂子外并用鑷子將其靠緊。在砂子上面裝滿氧化鐵和鋁粉的混合物。在小試管上部放入少量氯酸鉀粉末,并在其中插入一根鎂條,點燃鎂條。反應完全后,用坩堝鉗夾住小試管的上端并將其敲斷,倒出砂子并取出已焊接在一起的兩支鐵釘。
觀察與思考
1.實驗中氯酸鉀和鎂條的作用是什么?
2.你認為改進后的實驗具有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
3.鋁熱反應有什么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2屆山東省濟寧學院附屬中學高三9月月考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將幾種鐵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mol/l的鹽酸100 ml 中。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L(標況)氯氣時,剛好使溶液中Fe2+ 完全轉(zhuǎn)化為Fe3+ .。則該混合物中鐵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A  71.4%     B   72.4%   C   70.0%     D   6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