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鑒別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最恰當?shù)膶嶒灧椒ㄊ?nbsp;
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適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點燃這種液體,然后再觀察火焰是否有濃煙
D.加入濃硫酸與濃硝酸后加熱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yīng)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 明礬水解形成的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可用于水的凈化 | |
B. | 日用鋁制品表面覆蓋著氧化膜,對內(nèi)部金屬起保護作用 | |
C. | 用Al(OH)3制胃酸過多 | |
D. | 電解AlCl3飽和溶液,可制得金屬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參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學用語回答下列問題:
族 周期 | ⅠA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1)⑧元素氫化物的電子式是 。
(2)②、③、⑤元素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④、⑦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兩種化合物A和B都由①④⑤⑧四種元素組成。若A與B在水溶液中能發(fā)生離子反應(yīng),則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
(5)上述元素中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對于苯乙烯()的下列敘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②可發(fā)生加聚反應(yīng);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⑤能與濃硝酸發(fā)生取代應(yīng);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不能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單雙鍵交替出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的是
A.苯分子中的6個碳碳雙鍵的鍵長均相同 ,且長度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
B.苯的二氯代物只有三種同分異構(gòu)
C.苯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苯的1H核磁共振譜圖中只有一個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xA(g)+yB(g) zC(g);△H=a。將x molA和y molB混合在密閉容器中,在不同溫度(T1>T2)及壓強(P1>P2)下,C的物質(zhì)的量n(C)
與反應(yīng)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x+y=z;a>0 B.x+y>z;a<0
C.x+y<z;a<0 D.x+y<z;a>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yīng):2SO2+O22SO3,下列敘述能夠說明反應(yīng)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與SO3的濃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2 D. 反應(yīng)容器中壓強不隨時間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a、b是多孔石墨電極。某同學按圖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斷開K2,閉合K1一段時間,觀察到兩支玻璃管內(nèi)都有氣泡將電極包圍,此時斷開K1,閉合K2,觀察到電流計A的指針有偏轉(zhuǎn)。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斷開K2,閉合K1一段時間,溶液的pH變大
B.斷開K1,閉合K2時,b極上的電極反應(yīng)為2H++2e-===H2↑
C.斷開K2,閉合K1時,a極上的電極反應(yīng)為4OH--4e-===O2↑+2H2O
D.斷開K1,閉合K2時,OH-向b極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jié)構(gòu)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結(jié)構(gòu),其理由是( )
A.CHCl3只有一種結(jié)構(gòu)
B.CH2Cl2只有一種結(jié)構(gòu)
C.CH4是非極性分子
D.CH4的四個價鍵的鍵長和鍵能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