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決定物質(zhì)的性質(zhì).請回答下列涉及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的問題:
(1)第二周期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處于B與N之間的元素有3種.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基態(tài)碳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相同,則其基態(tài)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84s2
(3)乙烯酮(CH2=C=O)是一種重要的有機中間體,可用CH3COOH在(C2H5O)3P=O存在下加熱脫H2O得到.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雜化軌道類型是sp2和sp,1mol(C2H5O)3P=O分子中含有的σ鍵的數(shù)目為25NA
(4)已知固態(tài)NH3、H2O、HF的氫鍵鍵能和結(jié)構(gòu)如圖1:
 物質(zhì)氫鍵X-H…Y 鍵能kJ.mol-1
。℉F)n D-H…F 28.1
 冰 O-H…O 18.8
。∟H3n N-H…N 5.4

解釋H2O、HF、NH3沸點依次降低的原因單個氫鍵的鍵能是(HF)n>冰>(NH3n,而平均每個分子含氫鍵數(shù):冰中2個,(HF)n和(NH3n只有1個,氣化要克服的氫鍵的總鍵能是冰>(HF)n>(NH3n
(5)碳化硅的結(jié)構(gòu)與金剛石類似,其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具有較強的耐磨性能.碳化硅晶胞結(jié)構(gòu)中每個碳原子周圍與其距離最近的硅原子有4個,與碳原子等距離最近的碳原子有12個.已知碳化硅晶胞邊長為apm,則晶胞圖2中1號硅原子和2號碳原子之間的距離為$\frac{\sqrt{11}a}{4}$pm,碳化硅的密度為$\frac{1.6×1{0}^{32}}{{a}^{3}×{N}_{A}}$g/cm3

分析 (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電離能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的;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基態(tài)碳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相同,碳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2,則該元素為Ni;
(3)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均沒有孤對電子,CH2中C原子形成3個σ鍵,而C=O中碳原子形成2個σ鍵,雜化軌道數(shù)目分別為3、2;(C2H5O)3P=O分子含有25個σ鍵;
(4)平均每個分子含氫鍵數(shù):冰中2個,(HF)n和(NH3n只有1個,結(jié)合氣化要克服的氫鍵的總鍵能分析;
(5)根據(jù)均攤法計算晶胞中Si、C原子數(shù)目,每個Si原子周圍有4個碳原子,原子配位數(shù)與原子數(shù)目成反比,可以計算碳原子周圍與其距離最近的硅原子數(shù)目;
以頂點C原子研究,與之距離最近的C原子位于面心上,每個頂點原子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為2個晶胞共用;
作過1號Si原子的體對角線、2號碳原子的體對角線,相交于O點,與頂點碳原子形成如圖所示:,其中B為2號碳原子,C為1號Si原子,1號Si原子與周圍的4個C原子形成正四面體,1號Si原子與頂點碳原子連線處于晶胞體對角線上,且距離為體對角線長度的$\frac{1}{4}$,體對角線長度為$\sqrt{3}$a pm,則OA=OB=$\frac{\sqrt{3}}{2}$a pm,故OC=$\frac{\sqrt{3}}{4}$a pm,利用余弦定理計算cos∠AOB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計算BC的長度,即晶胞圖2中1號硅原子和2號碳原子之間的距離;
結(jié)合晶胞中原子數(shù)目,表示出晶胞質(zhì)量,再根據(jù)ρ=$\frac{m}{V}$計算晶體密度.

解答 解:(1)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半充滿的N原子和全充滿的Be原子第一電離能要比同周期相鄰元素的高,故第一電離能介于B、N之間的第二周期元素有Be、C、O三種元素,
故答案為:3;
(2)某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Ⅷ族,其基態(tài)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與基態(tài)碳原子的未成對電子數(shù)相同,C原子的電子排布為1s22s22p2,未成對電子數(shù)為2,則該元素為Ni,其基態(tài)原子的價層電子排布式為3d84s2
故答案為:3d84s2;
(3)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均沒有孤對電子,CH2中C原子形成3個σ鍵,而C=O中碳原子形成2個σ鍵,雜化軌道數(shù)目分別為3、2,所以碳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有sp2和sp,(C2H5O)3P=O分子含有25個σ鍵,1mol(C2H5O)3P=O分子中含有的σ鍵的數(shù)目為25NA,
故答案為:sp2和sp;25NA;
(4)單個氫鍵的鍵能是(HF)n>冰>(NH3n,而平均每個分子含氫鍵數(shù):冰中2個,(HF)n和(NH3n只有1個,氣化要克服的氫鍵的總鍵能是冰>(HF)n>(NH3n,故H2O、HF、NH3沸點依次降低,
故答案為:單個氫鍵的鍵能是(HF)n>冰>(NH3n,而平均每個分子含氫鍵數(shù):冰中2個,(HF)n和(NH3n只有1個,氣化要克服的氫鍵的總鍵能是冰>(HF)n>(NH3n;
(5)晶胞中Si原子數(shù)目為4、C原子數(shù)目為8×$\frac{1}{8}$+6×$\frac{1}{2}$=4,每個Si原子周圍有4個碳原子,原子配位數(shù)與原子數(shù)目成反比,則碳原子配位數(shù)也是4,即碳原子周圍與其距離最近的硅原子數(shù)目為4;
以頂點C原子研究,與之距離最近的C原子位于面心上,每個頂點原子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為2個晶胞共用,與碳原子等距離最近的碳原子有$\frac{8×3}{2}$=12個;
作過1號Si原子的體對角線、2號碳原子的體對角線,相交于O點,與頂點碳原子形成如圖所示:,其中B為2號碳原子,C為1號Si原子,1號Si原子與周圍的4個C原子形成正四面體,1號Si原子與頂點碳原子連線處于晶胞體對角線上,且距離為體對角線長度的$\frac{1}{4}$,體對角線長度為$\sqrt{3}$a pm,則OA=OB=$\frac{\sqrt{3}}{2}$a pm,故OC=$\frac{\sqrt{3}}{4}$a pm,則:
($\frac{\sqrt{3}}{2}$a)2+($\frac{\sqrt{3}}{2}$a)2-2×$\frac{\sqrt{3}}{2}$a×$\frac{\sqrt{3}}{2}$a×cos∠AOB=a2,
解得cos∠AOB=$\frac{1}{3}$
故($\frac{\sqrt{3}}{4}$a)2+($\frac{\sqrt{3}}{2}$a)2-2×$\frac{\sqrt{3}}{4}$a×$\frac{\sqrt{3}}{2}$a×$\frac{1}{3}$=BC2,
解得BC=$\frac{\sqrt{11}a}{4}$
晶胞質(zhì)量為4×$\frac{28+12}{{N}_{A}}$g,則晶體密度為4×$\frac{28+12}{{N}_{A}}$g÷(a×10-10 cm)3=$\frac{1.6×1{0}^{32}}{{a}^{3}×{N}_{A}}$g/cm3,
故答案為:4;12;$\frac{\sqrt{11}a}{4}$;$\frac{1.6×1{0}^{32}}{{a}^{3}×{N}_{A}}$.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電離能、雜化軌道、化學(xué)鍵、氫鍵、晶胞計算等,(4)(5)為易錯點、難點,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分析計算能力,難度較大.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向含有MgCO3固體的溶液中滴加少許濃鹽酸(忽略體積變化),下列數(shù)值變小的是( 。
A.c(CO32-B.c(Mg2+C.c(H+D.Ksp(Mg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氣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業(yè)中,也可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溶劑等.其制備方法如圖1
已知:
顏色、狀態(tài)沸點(℃)密度(g•cm-3
苯甲酸*無色、片狀晶體2491.2659
苯甲酸乙酯無色澄清液體212.61.05
乙醇無色澄清液體78.30.7893
環(huán)己烷無色澄清液體80.80.7318
*苯甲酸在100℃會迅速升華.
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1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過量)、20mL環(huán)己烷,以及4mL濃硫酸,混合均勻并加入沸石,按圖2所示連接好儀器,并在分水器中預(yù)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溫度在65~70℃加熱回流2h.反應(yīng)時環(huán)己烷-乙醇-水會形成“共沸物”(沸點62.6℃)蒸餾出來.在反應(yīng)過程中,通過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層液面原來的高度,使油層盡量回到圓底燒瓶中.
②反應(yīng)結(jié)束,打開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體后,關(guān)閉旋塞.繼續(xù)
加 熱,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體不再明顯增加,停止加熱.
③將燒瓶內(nèi)反應(yīng)液倒入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機層,水層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機層.加入氯化鈣,對粗產(chǎn)物進行蒸餾,低溫蒸出乙醚后,繼續(xù)升溫,接收210~213℃的餾分.
⑤檢驗合格,測得產(chǎn)品體積為12.86mL.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斷分離除去水的目的是分離產(chǎn)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提高轉(zhuǎn)化率.
(2)反應(yīng)結(jié)束的標志是分水器中的水層不再增加時,視為反應(yīng)的終點.
(3)步驟②中應(yīng)控制餾分的溫度在C.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驟④蒸餾時,蒸餾燒瓶中可見到白煙生成,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凈的苯甲酸,在受熱至100℃時發(fā)生升華.
(5)關(guān)于步驟④中的分液操作敘述正確的是AD.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將分液漏斗倒轉(zhuǎn)過來,用力振搖
B.振搖幾次后需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氣
C.經(jīng)幾次振搖并放氣后,手持分液漏斗靜置待液體分層
D.放出液體時,需將玻璃塞上的凹槽對準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餾時所用的玻璃儀器除了酒精燈、冷凝管、接收器、錐形瓶外還有蒸餾燒瓶,溫度計.
(7)該實驗的產(chǎn)率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40℃,在氨水體系中不斷通入CO2,各種離子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pH=9.0時,c(NH4+)>c(HCO3-)>c(NH2COO-)>c(CO32-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關(guān)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C.在溶液pH不斷降低的過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間產(chǎn)物生成
D.隨著CO2的通入,$\frac{c(O{H}^{-})}{c(N{H}_{3}•{H}_{2}O)}$不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惰性電極電解含酚酞的飽和食鹽水,陽極附近溶液先變紅
B.銅的電解精煉過程中,有0.2 mol 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時,陽極一定有6.4 g銅溶解
C.將地下鋼管與直流電源的正極相連,稱為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
D.在中性環(huán)境中,每生成35.6 g鐵銹(Fe2O3•H2O),消耗的氧氣為6.72 L(標準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常溫下,向20mL0.1mol/L某酸HR溶液中滴加0.1mol/L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PH與氫氧化鈉溶液體積V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選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劑
B.滴定前HR溶液中存在大量HR分子
C.V=20 mL時,溶液中水電離的:c(H+)×c(OH-)=1×10-14mol2/L2
D.c點時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關(guān)系有c(Na+)>c(R-)>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高錳酸鉀是一種重要的化學(xué)試劑,其溶液不很穩(wěn)定,在酸性條件下會分解生成二氧化錳和氧氣,在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分解速度很慢,見光分解速度加快.
(1)高錳酸鉀溶液應(yīng)配成中性溶液并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填保存的注意事項);酸性條件下高錳酸鉀溶液分解的離子方程式4MnO4-+4H+═4MnO2↓+3O2↑+2H2O.
(2)請配平高錳酸鉀溶液與草酸鈉Na2C2O4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2MnO4-+
5C2O42-+16H+═2Mn2++10CO2↑+8H2O
(3)某學(xué)習(xí)小組為了探究高錳酸鉀溶液和草酸鈉溶液的反應(yīng)過程,將高錳酸鉀溶液逐滴地滴入一定體積的酸性草酸鈉溶液中(溫度相同,并不斷振蕩時),記錄的現(xiàn)象如表:

滴入高錳酸鉀溶液的次序(每滴溶液的體積相同)
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褪去的時間
先滴入第1滴1min
褪色后再滴入第2滴15s
褪色后再滴入第3滴3s
褪色后再滴入第4滴1s
請分析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時間變化的原因反應(yīng)生成的Mn2+對反應(yīng)有催化作用,且c(Mn2+)濃度大催化效果更好.
(4)該學(xué)習(xí)小組在獲取了上述經(jīng)驗和結(jié)論以后,用穩(wěn)定的物質(zhì)草酸鈉Na2C2O4(相對分子質(zhì)量134.0)來標定高錳酸鉀溶液的濃度.他們準確稱取1.340g純凈的草酸鈉配成250mL溶液,每次準確量取25.00mL溶液酸化后用KMnO4溶液滴定.
①高錳酸鉀溶液應(yīng)裝在丙(填如圖中的儀器編號).
②為了防止高錳酸鉀在酸性條件下分解而造成誤差,滴定時應(yīng)注意的是逐滴滴入高錳酸鉀溶液,待前一滴高錳酸鉀溶液顏色褪去后再滴加.
③若在實驗過程中存在下列操作,其中會使所測KMnO4濃度偏低的是A.
A.未潤洗盛放KMnO4的滴定管
B.滴定前尖嘴部分無氣泡,滴定終點時出現(xiàn)氣泡
C.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D.錐形瓶用水洗之后未用待測液潤洗
④當溶液呈微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消耗KMnO4溶液20.00mL(多次測定的平均值),則KMnO4溶液的濃度為0.02mol/L.(附原子相對質(zhì)量K=39  Mn=55  O=16   Na=23  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已知某一溫度下,0.1mol•L-1 NaHA的強電解質(zhì)溶液中,c(H+)<c(OH-),則下列關(guān)系一定不正確的是( 。
A.c(Na+)=c(HA-)+2c(A2-)+c(OH-
B.c(H2A)+c(HA-)+c(A2-)=0.1 mol•L-1
C.將上述溶液稀釋至0.01mol/L,c(H+)•c(OH-) 不變
D.c (A2-)+c (OH-)=c (H+)+c (H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鋅是一種應(yīng)用廣泛的金屬,目前工業(yè)上主要采用“濕法”工藝冶煉鋅,某含鋅礦的主要成分為ZnS(還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為原料冶煉鋅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硫化鋅精礦的焙燒在氧氣氣氛的沸騰爐中進行,所產(chǎn)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學(xué)式為ZnO.
(2)焙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含塵煙氣可凈化制酸,該酸可用于后續(xù)的浸出操作.
(3)浸出液“凈化”過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質(zhì)為鋅粉,其作用是置換出Fe等.
(4)電解沉積過程中的陰極采用鋁板,陽極采用Pb-Ag合金惰性電極,陽極逸出的氣是O2
(5)改進的鋅冶煉工藝,采用了“氧壓酸浸”的全濕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導(dǎo)致空氣污染的焙燒過程,又可獲得一種有工業(yè)價值的非金屬單質(zhì).“氧壓酸浸”中發(fā)生主要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ZnS+4H++O2=2Zn2++2S↓+2H2O.
(6)我國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藝冶煉鋅,明代宋應(yīng)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有關(guān)于“升煉倭鉛”的記載:“爐甘石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nèi),…,然后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fā)火煅紅,…,冷淀,毀罐取出,…,即倭鉛也.”該煉鋅工藝過程主要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ZnCO3+2C$\frac{\underline{\;高溫\;}}{\;}$Zn+3CO↑.(注: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鋅,倭鉛是指金屬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