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對某溫度下的可逆反應N2(g)+3H2(g) 2NH3(g)。下列事實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A. N2、H2的濃度之比保持不變

B. N2H2的反應速率之比為1:3

C. NH3的生成速率與H2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3

D. 體系中N2H2、NH3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3:2

【答案】C

【解析】A. 由于不知道氮氣和氫氣的初始濃度之比,所以N2、H2的濃度之比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錯誤;B. N2H2的反應速率之比始終為1:3,不能據(jù)此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錯誤;C. NH3的生成速率與H2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3,表示不同方向的反應速率,反應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因此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C正確;D. 體系中N2、H2、NH3的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3:2不能說明正反應速率是否相等,不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D錯誤,答案選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guān)于反應CaCO3(s) = CaO (s)+CO2(g),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H < 0 B.S < 0 C.高溫下自發(fā)進行 D.一定不能自發(fā)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取一定質(zhì)量的Cu2OCuO混合粉末,將其均勻混合后分成兩等份,取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氫氣還原,測得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減少6.40g,另一份中加入500mL稀硝酸,固體恰好完全溶解,且同時收集到標準狀況下NO氣體4.48L,則所用硝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A. 3.6mol/L B. 3.2mol/L C. 2.8mol/L D. 2.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稱取兩份鋁粉,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硫酸,如果要得到相同體積(同溫同壓)的氫氣,兩份鋁粉的質(zhì)量比是(
A.1:1
B.1:3
C.3:2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中常用圖像直觀地描述化學反應的進程或結(jié)果。下列圖像描述正確的是

A. 根據(jù)圖可判斷可逆反應“A2(g)+3B2(g)2AB3(g)”ΔH0

B. 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 2A(g)+2B(g)3C(g)+D(s)的影響,乙的壓強大

C. 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氣至過量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

D. 根據(jù)圖,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pH4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海水開發(fā)利用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向苦鹵中通入Cl2是為了提取溴

B. 粗鹽可采用除雜和重結(jié)晶等過程提純

C. 工業(yè)生產(chǎn)常選用NaOH作為沉淀劑

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氣和水蒸氣吹出單質(zhì)溴,再用SO2將其還原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非金屬單質(zhì)硫(S)是談黃色固體扮末,難溶于水。為了驗證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某化學實驗小組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裝的試劑是_______,燒瓶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_。

2)虛線框內(nèi)的實驗裝置圖中所加試劑為_______,說明裝置的作用_________。

3)裝置B中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選填下列所給試劑的代碼)。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反應。

A. 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哪些事實能夠說明氯元素的非金屬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屬性強(試舉一例)。_______

5)裝置C中盛放燒堿溶液,目的是吸收反應后剩余的氣體,防止污染空氣。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濃鹽酸和CaClO2能發(fā)生如下反應:CaClO2+4HCl=CaCl2+2Cl2十2H20用貯存很久的漂白粉與濃鹽酸反應制得的氯氣中,可能含有的雜質(zhì)氣體是

ACO2、HC1、H2O BHC1、H2O、O2

C.HC1、H2O D.C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shè)計如下三個實驗方案以探究某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

方案一:如圖1,在小燒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鋁保護膜的鋁片,然后向燒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溫度計,溫度計的溫度由20 ℃逐漸升至35 ℃,隨后,溫度逐漸下降至30 ℃,最終停留在20 ℃。

方案二:如圖2,在燒杯底部用熔融的蠟燭粘一塊小木片,在燒杯里加入10 mL 2 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片刻后提起燒杯,發(fā)現(xiàn)小木片脫落下來。

方案三:如圖3,甲試管中發(fā)生某化學反應,實驗前U形管紅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通過U形管兩側(cè)紅墨水液面高低判斷某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

根據(jù)上述實驗回答相關(guān)問題:

(1)方案一中,溫度先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漸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脫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方案三的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①③④組物質(zhì)發(fā)生的反應都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

(4)方案三實驗②的U形管中的現(xiàn)象為 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