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一) (1)儀器a的名稱為分液漏斗;儀器b中碳與濃硫酸加熱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2)A中品紅溶液用于檢驗混合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硫,B、C裝置分別除去并檢驗二氧化硫已經除盡,D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二)要驗證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則應將裝置中的O2排出.當B中的CaCO3與稀硝酸接觸時,生成CO2氣體.CO2氣體可將A中空氣排盡,但由于CO2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E中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是不能將空氣排盡的.由于E中有殘留的少量O2,因此當有NO生成時,E中有少量的NO2生成,從F鼓入空氣時,E中生成的NO2增加,紅棕色加深;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E中生成的NO2會被排入C,在C中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將原來生成的CaCO3沉淀溶解.D裝置用來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環(huán)境,據此進行解答.
解答 解:(一) (1)根據圖示可知,儀器a為分液漏斗;儀器b中碳與濃硫酸加熱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frac{\underline{\;\;△\;\;}}{\;}$2SO2↑+CO2↑+2H2O,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C+2H2SO4(濃)$\frac{\underline{\;\;△\;\;}}{\;}$2SO2↑+CO2↑+2H2O;
(2)根據圖示裝置及實驗目的可知,要檢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氣體,應該先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然后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再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已經除盡,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所以裝置A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裝置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產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故答案為:檢驗SO2;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二)(1)當B中的CaCO3與稀硝酸接觸時,生成CO2氣體.CO2氣體可將A中空氣排盡,以防止氧化生成的NO,
故答案為:產生二氧化碳,排出裝置中的空氣;
(2)由于CO2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因此E中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是不能將空氣排盡的.由于E中有殘留的少量O2,因此當有NO生成時,E中有少量的NO2生成,從F鼓入空氣時,E中生成的NO2增加,紅棕色加深,
故答案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未能排盡燒瓶中的空氣,少量NO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少量的紅棕色的NO2;鼓入空氣后,NO與氧氣反應,生成大量的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3)E中生成的NO2會被排入C,在C中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將原來生成的CaCO3沉淀溶解,
故答案為:二氧化氮與水反應生成硝酸,硝酸使白色沉淀碳酸鈣溶解;
(4)D裝置用來吸收尾氣,防止污染環(huán)境,
故答案為:吸收尾氣,防止污染大氣.
點評 本題綜合考查物質的性質實驗探究,題目難度中等,涉及碳與濃硝酸、銅與稀硝酸的反應以及常見氣體的性質及檢驗方法,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為高考常見題型.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O2 | B. | SO2 | C. | O2和SO2 | D. | O2、SO2和S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1mol Na2O2與水反應轉移電子數目為0.1NA | |
B. | 標況下,2.24L Cl2含孤電子對的數目為0.2NA | |
C. | pH=2的H2SO4溶液中含H+的數目為0.1NA | |
D. | 在10g質量分數為17%的氨水中,含有H的數目為0.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相同溫度下,甲酸溶液比鹽酸溶液的導電性弱 | |
B. | 甲酸能與NaHCO3作用放出CO2氣體 | |
C. | 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甲酸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時恰好完全中和 | |
D. | 室溫下,1mol/L的甲酸溶液的p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可以鑒別有機物中是否含醛基 | |
B. | 所有的醇都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烯烴 | |
C. | 羧酸不一定可以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 |
D. | 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劑變色,但可以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乙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2H++CO32-═CO2↑+H2O | |
B. | 醋酸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反應:2CH3COOH+Cu(OH)2→(CH3COO)2Cu+2 H2O | |
C. | 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C6H5O-+CO2+H2O→2C6H5OH+CO32- | |
D. | 乙醛溶液與足量的銀氨溶液共熱:CH3CHO+2[Ag(NH3)2]++2OH-$\stackrel{△}{→}$ CH3COO-+NH4++2Ag↓+3NH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Z)=0.3 mol•L-1 | B. | c(Y2)=0.35 mol•L-1 | ||
C. | c(X2)=0.15 mol•L-1 | D. | c(Z)=0.4 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