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31468  31476  31482  31486  31492  31494  31498  31504  31506  31512  31518  31522  31524  31528  31534  31536  31542  31546  31548  31552  31554  31558  31560  31562  31563  31564  31566  31567  31568  31570  31572  31576  31578  31582  31584  31588  31594  31596  31602  31606  31608  31612  31618  31624  31626  31632  31636  31638  31644  31648  31654  31662  109140 

科目: 來源:2013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二5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不屬于日本產(chǎn)業(yè)向國外轉移的原因

A.用地緊張     B.環(huán)境污染嚴重    C.人口老齡化     D.資源日益枯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二5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材料閱讀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材料一   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圖1)

材料二  在遙感影像中,沙特的紅色沙漠中一片片圓形綠色區(qū)域(圖l甲地區(qū))特別顯眼,

這樣的區(qū)域是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而形成的“圈圖農(nóng)場“(圖2)。沙特的這些農(nóng)場一般采用

機械化全自動噴灌設備種植草坪、作物等。

 材料三  乙國地形圖

(1)簡述沙特農(nóng)場建設的自然條件。(6分)

(2)乙國主導產(chǎn)業(yè)              工業(y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最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4分)

(3)卡維爾(kavir)一詞在波斯語中意為“鹽堿灘”。這片荒無人煙的地區(qū)面積達77000平方千米,主要由干涸的河床、荒漠高原、灘涂及鹽堿灘組成。簡述卡維爾鹽漠的成因。(4分)

(4)為什么伊朗畜牧業(yè)以高原牧場為主?(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3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二5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讀南亞某地區(qū)等高線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 寫出N水庫建成后與建成前相比,R河水文特征的變化。(4分)

(2) 據(jù)上圖信息,描述水庫中泥沙沉積厚度的變化規(guī)律,說明其原因。(8分)

(3) 簡析R地比Q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自然條件優(yōu)勢及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某區(qū)域地質剖面簡圖”(圖1),圖中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

A.斷層、向斜、背斜          B.斷層、背斜、向斜

C.向斜、斷層、背斜          D.背斜、向斜、斷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干流江蘇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沖淤狀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由淤積轉變?yōu)闆_刷,其主要原因是

A.該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該河段徑流量減少

C.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D.上游來沙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2示意某河流入海徑流量和輸沙量的逐年變化。讀圖2,完成3~4題。

1.圖中信息表明該河流

A.1950~1969年輸沙量與徑流量年變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輸沙量和徑流量變化趨勢相反

C.1950~2005年輸沙量的變化率高于徑流量的變化率

D.高徑流量年份與高輸出量年份逐一對應

2.比較1984年以來徑流量和輸出量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流域內(nèi)

A.氣候變暖、變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顯著

C.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資源總量呈波動式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3是“某城市建設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1.城市建設導致了當?shù)?/p>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徑流匯集速度減慢

    C.蒸發(fā)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設后地面徑流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蓋率增加

    C.降水下滲量減少     

 D.城市熱島效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4示意日本本州島部分地區(qū)櫻花初放日期。完成7~9題。

1.導致該島濱海地區(qū)櫻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陽輻射

C.土壤                   D.降水

2.導致N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導致P地櫻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陽輻射             D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口遷移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對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文化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完成10~11題。

1.在以下人口遷移的事例中,由生態(tài)問題引發(fā)的是

①  三峽庫區(qū)移民遷往東部沿海              

②  寧夏西部農(nóng)民遷出干旱地區(qū)

   ③東部知識青年遷入西部邊疆             

④陜西南部農(nóng)民搬離多災山區(qū)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移民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是遷入?yún)^(qū)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構成       D.人口素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屆廣東省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數(shù)據(jù)顯示,離開戶口登記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比2000年增11700萬人;東部沿海地區(qū)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上升。據(jù)此完成12~14題。

1.所給材料反映出的現(xiàn)象是

A.我國人口流動規(guī)模擴大            

B.我國中、西部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減少

C.我國人口空間分布趨于均勻        

D.我國沿海地區(qū)人口自然增長率升高

2.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發(fā)展政策的吸引           B.人們的生育觀念改變

C.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D.人均耕地減少

3.該現(xiàn)象會

A.提高我國環(huán)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國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國勞動力負擔               D.增加我國糧食需求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