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秋冬季節(jié),圖中村莊常受到濃霧的困繞,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若在該地區(qū)建設(shè)小城鎮(zhèn),圖中的四個村莊發(fā)展條件最為有利的是哪個?其理由有哪些?

(3)若有一條新修國道經(jīng)過甲村和乙村,有人建議沿圖中虛線①打隧道修路,有人建議沿圖中虛線②開山修路。你贊成哪種方案并說明理由。

(1)秋冬季節(jié)早晚氣溫較低;臨近河流,水汽充足;受地形影響,風力較小(2分,任答2點) 

(2)。1分)  地形平坦;位于河流的交匯處,臨近公路,水陸交通較便利;生產(chǎn)生活充足水源等(2分,任答2點) 

(3)贊成沿圖中虛線①打隧道修路(1分)  施工難度雖大,但對地表植被破壞較小;路程較短(2分)  (贊成沿圖中虛線②開山修路(1分)  路程雖長,但施工難度較小,投資較少等(2分))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地理教研室 題型:022

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高空C比D的氣壓___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氣壓___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溫度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呈________(順或逆)時針方向流動。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則此時應(yīng)該是________(白天或黑夜),此時A地與B地間吹________風。

(5)此時高空C與D之間吹________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22

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高空C比D的氣壓___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氣壓___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溫度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呈________(順或逆)時針方向流動。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則此時應(yīng)該是________(白天或黑夜),此時A地與B地間吹________風。

(5)此時高空C與D之間吹________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許昌市2006-2007學年上學期第一次四校聯(lián)考、高三地理 題型:043

讀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

畫出以CD為剖面線的剖面圖。

(2)

請在圖中適當位置補畫出河流的一條支流。

(3)

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yīng)選擇________(A或B)線。其原因是________。

(4)

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加快城市化進程,政府計劃將圖中四個村莊合并到其中一個村落,形成一個建制鎮(zhèn),最好選擇在________處,其原因是________

(5)

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zhèn)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qū)計劃修建一水電站,請用“□”在圖中標出恰當位置,壩址建在此處的原因________。

(6)

建水庫后除滿足用水用電外,還具有________等綜合效益,但隨之可能帶來的問題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2-2013學年遼寧本溪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讀下面“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7分)

(1)高空C比D的氣壓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氣壓___(高或低)。
(2)A比B的溫度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呈__________(順或逆)時針方向流動。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陸地,則此時應(yīng)該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時A地與B地間吹__________風。
(5)此時高空C與D之間吹__________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6屆山東省濰坊市區(qū)縣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讀下面“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熱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在上圖中完成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并畫出近地面的等壓面。(2分)

(2)簡要描述上圖A、B、C、D四地之間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4分)

(3)下圖為A、B兩地的氣溫日變化曲線圖,其中日較差較小的是      ,試分析原因。(3分)

(4)如果A地是陸地,B地是海洋,則此時應(yīng)該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時A地與B地間吹__________風(風向)。(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