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是人類對環(huán)境影響最深刻、最集中的區(qū)域,也是________最嚴重的區(qū)域。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8-2009學年度濟寧市育才中學高二學分認定考試、地理試卷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43
閱讀以下文字資料和相關地圖,然后完成各項要求。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科學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東南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質、地理、大氣、物理、植物、動物等多學科的科學家對大峽谷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綜合性、長時期的考察,終于撩開了大峽谷的神秘面紗,被世人譽為“20世紀人類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1998年10月,該峽谷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
該峽谷長504.6千米,平均深5000米,最深處達6009米,峽谷平均坡降為9.14‰,最陡的地方竟達75.35‰,該地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地貌奇特,地殼活動頻繁。大峽谷是天然水汽通道,這里出現(xiàn)的熱帶山地環(huán)境與北半球其他地區(qū)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這里冰川與森林相吻,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學家稱之為“物種基因庫”,多學科的科學家趨之若鶩,稱之為世界罕見的“野外實驗室”。
世界上沒有哪個大峽谷比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更長、更深。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哪個峽谷比她更豐富多彩、氣象萬千。她有亞馬孫河的濕潤和神秘,也不失喜馬拉雅的寒冷和嚴峻,她把青藏高原和印度洋拉在一起……
(1)圖中山脈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河流A為________,B為________,C為________。
(3)雅魯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補給為主,中下游還有大量的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峽谷地區(qū)發(fā)育了豐富的天然植被,從谷底部到山頂,隨水熱組合的變化,其類型也發(fā)生變化。
①將下列植被類型代號填入示意圖中。
a.熱帶季雨林;b.寒帶冰原植物;c.暖溫帶半常綠闊葉林;d.寒溫帶針葉林;e.暖溫帶針葉林;f.亞熱帶常綠闊葉林;g.亞寒帶灌木叢、草甸。
②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條件是氣候,因為它決定了________。從該地區(qū)植被分布特點看,這里的自然帶分布呈現(xiàn)出________規(guī)律。
(5)為什么大峽谷地區(qū)熱帶山地環(huán)境與北半球其他地區(qū)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以下文字資料和相關地圖,完成下列問題。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科學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東南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質、地理、大氣、物理、植物、動物等多學科的科學家對大峽谷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綜合性、長時期的考察,終于揭開了大峽谷的神秘面紗,被世人譽為“20世紀人類的地理大發(fā)現(xiàn)”。1998年10月該峽谷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該峽谷長504.6千米,平均深5 000米,最深處達6 009米,峽谷平均坡降為9.14‰,最陡的地方竟達75.35‰,該地區(qū)地質條件復雜,地貌奇特,地殼活動頻繁。大峽谷是天然水汽通道,這里出現(xiàn)的熱帶山地環(huán)境與北半球其他地區(qū)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這里冰川與森林相連,是奇特的植物世界,生物學家稱之為“物種基因庫”,多學科的科學家稱之為世界罕見的“野外實驗室”。 (1)圖中山脈為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 (2)圖中河流A為_____________,B為_____________,C為_____________。 (3)雅魯藏布江上游以_____________補給為主,中下游還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因而水量充沛。 (4)大峽谷地區(qū)發(fā)育了豐富的天然植被,從谷底到山頂,隨水熱組合的變化,其類型也發(fā)生變化。 ①將下列植被類型序號填入右圖中。 a熱帶季雨林 b寒帶冰原植物 c暖溫帶常綠闊葉林 d寒溫帶針葉林 e暖溫帶針葉林 f亞熱帶常綠闊葉林g亞寒帶灌木叢、草甸 ②影響植被分布最重要的條件是氣候,因為它決定了_____________。 從該地區(qū)植被分布特點看,這里的自然帶分布呈現(xiàn)出_____________規(guī)律。 (5)大峽谷地區(qū)熱帶山地環(huán)境與北半球其他地區(qū)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6)從地質構造角度分析,大峽谷水能豐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憶昨深山里,終朝看火耕!獎⒂礤a《歷陽書事七十韻》
材料二 清代人口增長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迫于生計,山西、河北等地大批人口北遷內(nèi)蒙墾荒。
時間 | 人口 (萬人) | 全國耕地 (萬畝) | 人均耕地 (畝) |
康熙元年 (1662年) | 8300 | 71300 | 8.59 |
乾隆三十八年 (1774年) | 26800 | 98600 | 3.69 |
統(tǒng)萬城遺址(位于今毛烏素沙地內(nèi)),曾是北朝赫連勃勃的都城,自然環(huán)境曾是“臨廣澤而帶清流”。1964年夏,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發(fā)現(xiàn)它時,這里卻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波浪起伏的沙丘。
材料三 過去,我們認為“人定勝天”,現(xiàn)在,我們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凌駕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這種觀念是現(xiàn)在與以前相比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最主要的變化。
(1)材料一所指的土地開發(fā)模式產(chǎn)生的影響有哪些?
(2)結合材料二,談談農(nóng)業(yè)文明時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口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三者的相互關系。
(3)根據(jù)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紀人類在認識人與自然問題上的重大變化。在這個問題上,當前國際社會采取的重大舉措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