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分別為“我國臺灣省年太陽輻射總量的空間分布示意圖”和“我國臺灣省地形圖”。據(jù)圖完成下面小題。

1影響臺灣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南北差異的主要因素為

A.緯度位置B.天氣狀況C.海陸位置D.地形

2影響臺灣省年太陽輻射總量東西差異的主要因素為

A.緯度位置B.天氣狀況C.海陸位置D.地形

3導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線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A.緯度位置B.天氣狀況C.海陸位置D.地形

4下表為臺灣省五地五年內在4~9月的海陸風出現(xiàn)日數(shù)統(tǒng)計圖。桃園和臺南均位于臺灣省西部,兩者在海陸風出現(xiàn)日數(shù)上卻存在較大差異,原因可能是

①兩者的地形差異②兩者的緯度位置差異③不同季風的影響強度和時間長短④東部山地對大氣環(huán)流的阻擋強度⑤鄰近海域的洋流性質差異

A.①④B.②③C.①②⑤D.①③④⑤

5與臺東相比,同位于臺灣省南部的臺南其海陸風的出現(xiàn)日數(shù)要多于前者,主要原因是

A.大氣環(huán)流B.地形C.地表物質組成D.洋流

66~9月期間,對臺灣省南部各地而言,對海陸風的形成造成最大干擾的因素可能是

A.西南季風B.地形C.臺風D.洋流

【答案】

1A

2B

3D

4B

5B

6C

【解析】

1讀圖可知,臺灣省年太陽輻射總量自南向北遞減,是由于南部緯度低,年均正午太陽高度大,北部緯度高,年均正午太陽高度小,所以南部太陽輻射總量較北方大,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

故選:A

2讀圖可知,臺灣省東部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較西部地區(qū)少,是由于東部地區(qū)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大,陰雨天多,西部地區(qū)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總量大,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

故選:B

3讀圖可知,圖中甲地等值線向南凸出。說明該地年太陽輻射總量較周邊地區(qū)低。結合右圖可知,甲地海拔低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東北信風的迎風地帶降水量大,所以年太陽輻射量少,主要影響因素為地形。

故選:D

4讀圖,結合臺南與桃園的位置判斷,兩地地形沒有差別,兩地均位于東部山地的西側,山地的阻擋不會導致兩地的海陸風差異,鄰近海域的洋流性質相同,①④⑤錯。兩地緯度差別大,且不同的季風影響強度與時間不同,會導致海陸風的日數(shù)存在差異。

故選:B。

5與臺東相比,同位于臺灣省南部的臺南其海陸風的出現(xiàn)日數(shù)要多于前者,是由于兩地地形的差異,臺東海拔較臺南高,所以海陸風天數(shù)少。

故選:B。

66-9月期間為我國夏秋季節(jié),溫度較高,臺灣南部地區(qū)多發(fā)臺風,臺風中心風力超過12級,移動速度快,對海面進行極大的擾動,對海陸風形成干擾。

故選:C。

本題組考查太陽輻射分布的差異、等值線的判讀、季風環(huán)流、氣旋。意在考查學生通過材料獲取關鍵信息、遷移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臺灣島位于我國東南,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受臺風、季風影響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面積達4.22萬平方公里。漢代時期該地水草肥美,后來由于不合理開墾、氣候變化和戰(zhàn)亂,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就地起沙,形成沙漠。建國后,我國開展了改造毛烏素沙地的巨大工程,毛烏素沙地成為全球首個即將消失的沙漠。下圖為“毛烏素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毛烏素沙地生態(tài)脆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A.地形閉塞

B.熱量不足

C.降水較少

D.土質疏松

2促進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實施人口遷移,提高環(huán)境承載力

B.發(fā)展節(jié)水技術,減少水資源浪費

C.全面封山禁牧,提高植被覆蓋率

D.推行農旅結合,發(fā)展特色旅游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青藏高原自然帶與北半球自然帶分布相關圖示。讀圖完成下列各題題。

1圖中四座山峰垂直自然帶類型最多的是

A. 珠穆朗瑪峰B. 木孜塔格峰C. 博格達峰D. 友誼峰

2影響四座山峰苔原帶分布高度的主導因素是

A. 海拔高度B. 緯度位置C. 海陸位置D. 相對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是低、中、高三個不同緯度的自然帶(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流動示意圖。圖中圓圈的大小表示所儲存養(yǎng)分百分比的多少,箭頭的粗細表示物質養(yǎng)分流的大小。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中所示三個自然帶緯度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③②①

2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葉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儲存養(yǎng)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

A.氣候條件B.土壤條件

C.生物條件D.地質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油樟,屬常綠喬木,喜濕喜暖,抗蟲性較差,耐寒性較差,三年即可郁閉成林。油樟葉經(jīng)蒸汽蒸餾冷凝可提取樟油,樟油在日化、醫(yī)療等產業(yè)中用途較大。

材料二 2017年“宜賓油棒”正式成為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實現(xiàn)了敘州區(qū)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零的突破。敘州區(qū)位于宜賓市西部,平地少、坡地多。敘州區(qū)現(xiàn)有油樟35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油樟基地,樟油產量占全國70%以上。長期以來,設備落后導致出油率低,利用單一,以直接出售樟油為主。

材料三 春季,敘州區(qū)村民紛紛上山收集油樟落葉,并利用簡易蒸餾器蒸煮樟葉,獲取樟油。蒸煮后的樟葉及山坡上的枯枝還可作為薪柴燃燒。其他季節(jié)村民可進城務工。

(1)簡述敘州區(qū)利于油樟生長的地形和氣候條件。

(2)分析當?shù)鼐用裰饕诖杭臼占淙~提取樟油的原因。

(3)簡析敘州區(qū)在低山丘陵地區(qū)大量種植油樟樹的益處。

(4)請為敘州區(qū)油樟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與文化聯(lián)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如下圖所示)。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jīng)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蔗糖、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往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shù)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關于三角貿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環(huán)流規(guī)律和三段航程經(jīng)過的洋流性質的描述,合理的是(  )

A.順時針;出程:寒流,中程:暖流,歸程:暖流

B.順時針;出程:暖流,中程:暖流,歸程:暖流

C.逆時針;出程:寒流,中程:暖流,歸程:暖流

D.逆時針;出程:暖流,中程:暖流,歸程:寒流

2從事三角貿易的某船隊6月份從歐洲出發(fā),當其如期回到里斯本時,里斯本的氣候特征為(  )

A.高溫多雨B.溫和多雨

C.炎熱干燥D.溫和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確立了“貿易立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近年來,日本的對外經(jīng)濟結構已經(jīng)從“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轉換,進入由“貿易立國”轉向“投資立國”的新階段。讀“日本主要工業(yè)城市分布圖”;卮鹣旅娓黝}。

1日本的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A. 日本工業(yè)原燃料和工業(yè)產品依賴于國際市場

B. 太平洋沿岸與其他大洲的距離較近

C. 各大河流注人太平洋,可實現(xiàn)河海聯(lián)運

D. 太平洋沿岸航線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2日本許多汽車行業(yè)的知名企業(yè)紛紛到美國投資建廠,是因為美國

A. 國土遼闊,資源豐富 B. 經(jīng)濟發(fā)達,汽車市場廣闊

C. 生產成本低,規(guī)模效益大 D. 汽車生產技術落后于日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通過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相連,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薩湖最大水面可達1萬平方千米,水深可達11米;最小水面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僅1米左右。洞里薩河是世界上少見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

材料二瀾滄江—湄公河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脈,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臘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薩湖(下圖)位于柬埔寨西部,湖東南部有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相通,湖里魚種繁多,盛產300多種淡水魚。

材料三近年來,耐克、阿迪達斯相繼將在中國的原有生產工廠“外遷”到東南亞地區(qū)的越南或緬甸,日本的豐田和本田公司也將部分工廠從中國遷往越南等國。

(1)指出洞里薩河不同季節(jié)的流向,并說明其成因。

(2)“緣木求魚”一般被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薩湖畔的樹洞里,人們有時能捉到魚。說明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

(3)瀾滄江水能資源豐富,在水電開發(fā)上一直爭議不斷。請指出其水能開發(fā)帶來的不利影響。

(4)簡析產業(yè)轉移對越南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K城海拔1048米。這里的人發(fā)現(xiàn)冬季常出現(xiàn)一種神奇的氣流,能使厚達10厘米左右的積雪在一天之內迅速融化,因此稱之為“吃雪者”。

讀圖完成笫7-8題。

1“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暖流流經(jīng),增溫增濕B.位于西風帶背風坡,氣流下沉

C.暖鋒過境,氣溫升高D.反氣旋控制,盛行下沉氣流

2當流經(jīng)K城的河流進入主汛期時,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們最可能開展的活動是( )

A.東去種麥B.西山牧羊C.南下踏青D.北山滑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