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兩個相同的容器內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內有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乙容器中懸浮著一個小球,則下列四種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向甲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再次靜止受到的浮力變大
B.如果向甲容器中加入鹽水,木塊再次靜止受到的浮力不變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再次靜止受到的浮力不變
D.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鹽水,小球再次靜止受到的浮力變大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蠟燭放在某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與物等大的像。將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了20cm,只能觀察到物體正立放大的像,透鏡焦距可能是( )
A.40cm B.30cm C.18cm D.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觀賞水面風景照片時,總發(fā)現(xiàn)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實景物的清晰度差
B.入射水面的光線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線被反射掉一部分
D.沖洗照片質量有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家的電熱水壺具有自動加水和加熱兩種功能,其裝置如圖所示。燒水時,先按下加水按鈕,自吸泵把水從水桶抽到壺內,當壺內水位達到規(guī)定容量時,自吸泵自動停止抽水;再按一下加熱按鈕,加熱裝置將對壺內的水加熱,當水沸騰時,加熱裝置自動停止加熱。已知c水=4.2×103 J/(kg·℃),ρ水 =1.0×103kg/m3,g取10N/kg,電熱水壺的銘牌數(shù)據(jù)如下表。求:
(1)自吸泵將1.2kg水提升0.5m,克服水的重力所做的功, 如果自吸泵抽水效率為60%,需要消耗的電能。
(2)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把1.2kg水從20℃加熱到100℃用的時間是6min,電熱水壺的熱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一些物理量的估測正確的是( )
A. 教學樓每層樓的高約為3200dm
B. 一瓶礦泉水的質量約為500kg
C. 人步行的大致速度是1.2m/s
D. 就讀八年級的小明所受的重力約為5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驗證“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小華設計了一套巧妙的實驗裝置:在廣口瓶內用細線吊起爸爸的手機,線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軟木塞上,瓶內的空氣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圖所示.
(1)在沒有抽氣時,小華用家里的電話撥打手機,他 選填“能”或“不能”)聽見手機鈴聲.
(2)小華盡量抽盡瓶中的空氣后,撥打手機,他聽到的手機鈴聲的情況是 .
(3)通過以上兩次實驗的對比,小華得出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經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汽車倒后鏡中的像.下列關于以上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B.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0分)如圖甲是小莉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定2.5V燈泡的額定功率的電路。
(1)閉合開關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置于_____端(填“左”或“右”)。
(2)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fā)光,但電壓表示數(shù)為0。經檢查,圖中a、b、c三根導線中有一根斷了,則該導線是 。(填寫字母)
(3)排除故障后測量燈泡額定功率:閉合開關,緩慢移動滑片,燈泡亮度逐漸 ,直至 時停止移動滑片,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燈泡的額定功率是 W,若此時將小燈泡換成“2.5V 0.6W”的另一小燈泡,那么該小燈泡的實際功率 0.6W(選填“>”、“ <”或“=”)
(4)若沒有電流表,小莉想利用一個電壓表和一個電阻箱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她選擇了滿足實驗要求的實驗器材,并按照圖丙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實物。以下是她設計的實驗方案,請將它補充完整:
①只閉合開關 ,移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壓表示數(shù)為2.5V;
②下一步操作是: ,當電壓表示數(shù)為2.5V時,讀出電阻箱連入電路的阻值R0;
③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及已知量,寫出小燈泡額定功率的表達式是: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經歷下列過程后,物質的比熱容會發(fā)生變化的是( )
A.把銅塊放入熱水中后在取出 B.水凝固成冰
C.把鐵屑熔化后鑄成鐵塊 D.把煤塊碾成煤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