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五一假期,璐璐家開車到店子集鎮(zhèn)屋樓崮游玩。下列有關描述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A. 汽車停在高壓線下也很安全
B. 爬山過程中,璐璐的重力越來越大,導致爬山越來越吃力
C. 上車后系上安全帶可以減小行車時的慣性從而減少意外傷害
D. 汽車上的電池能夠提供12V的電壓,這個電壓,對人體是安全的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磁感線可以描述磁場的強弱
B.只要導體在磁場中運動,該導體中就會產(chǎn)生感應電流
C.通電導體產(chǎn)生的磁場的方向與通過該導體的電流方向有關
D.利用撒在磁體周圍的鐵屑可以判斷該磁體周圍各點的磁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廣場舞”是中國大媽非常喜歡的一種健身活動。但同時廣場舞的音響卻給周邊住宅樓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使雙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諧相處,你認為采取下哪種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樓的居民都戴一個防噪聲的耳罩
B.禁止廣場舞活動
C.跳舞的大媽都戴一個播放音樂的耳機
D.住宅樓內安裝噪聲監(jiān)測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氣候與熱污染
夏季的海邊,海風輕拂,晝夜溫差小,氣候宜人。而沙漠的夏季,白天氣溫可達60℃,夜晚能降低到10℃.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大,水和沙石上升相同的溫度,水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因而,在相同受熱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比沙石小得多,水起到了很好的調節(jié)氣溫的作用。
氣溫不僅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還受人造環(huán)境的影響。城市的工業(yè)、交通和生活,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燃料。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內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失在周圍空間,造成環(huán)境熱源。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紙等行業(yè),它們通過冷卻水和煙囪向環(huán)境散熱,造成工業(yè)熱污染;汽車、空調、冰箱等現(xiàn)代化家庭設備工作時,都向環(huán)境散發(fā)熱量;城市里過多的人口散發(fā)的熱量也很可觀……
大城市散發(fā)的熱量可以達到所接收的太陽能的2/5,從而使城市的溫度升高,這就是常說的熱島效應……
(1)請在文中關于“海邊晝夜溫差小”的原因的句子下面用筆畫上橫線________。
(2)從文中找出兩個造成熱島效應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減小環(huán)境的熱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化的建議: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玲同學在研究“水產(chǎn)生的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系”的實驗中,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你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出水產(chǎn)生壓強與水的深度的關系:
水的深度h/m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水產(chǎn)生的壓強p/103Pa | 0.49 | 0.98 | 1.47 | 1.96 | 2.45 | 2.9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杯水溫度相同,內能也一定相同
B. 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
C. 由于水比冰的比熱容大,所以冷卻食品時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
D. 質量、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的熱量后,水的初溫高于煤油的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中,太陽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在太陽內部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聚變,其釋放的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來。地球每年所接受的太陽能有6×1017 kW·h。
(1)太陽發(fā)生聚變時釋放的是哪種能量?答:________________。
(2)物體內能改變的方式有兩種,“輻射”屬于其中的________,另一種是________。
(3)地球每年所接受的太陽能為________________J。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