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如圖所示。
(1)實驗中,必須水平拉著木塊做_____直線運動,使彈簧測力計示數都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由甲、乙兩次實驗,可得結論是_____;
(3)由甲、丙兩次實驗可得結論是_____;
(4)在甲實驗中,當木塊的運動速度變大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_____(選填“變大”或“不變”)。
【答案】勻速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不變
【解析】
(1)實驗中,必須水平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示數都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
(2)由甲、乙兩次實驗知,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壓力大,測力計示數也大,故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由甲、丙兩次實驗知壓力相同,丙中接觸面更粗糙,測力計示數大,故結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4)在甲實驗中,當木塊的運動速度變大時,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探究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它們的性質是否相同呢?
將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起來,在用同樣的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它,如圖(a)所示,觀察現象
用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復上述實驗,如圖(b)所示,觀察發(fā)生的現象3用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懸掛著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如圖(b),所示觀察所發(fā)生的現象。
分析
在實驗的基礎上可以作出如下的分析
(1)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性一定是_______(相同/不同)的。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_______電,是因為玻璃棒_______(失去/獲得)電子。你認為絲綢_______(帶電/不帶電),如何驗證你的想法:_______
(2)通過實驗步驟1、2我們發(fā)現:
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之間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的;
兩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的;
因此我們作出初步的結論:_______
(3)通過觀察步驟3發(fā)現,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之間是相互_______(吸引/排斥)的;
(4)因此我們推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的性質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的性質一定是_______(相同/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李云和張芳合作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如圖,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當u>2f時,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 像(選填“虛”或“實”);若想得到一個清晰放大的實像,蠟燭應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同時光屏應向 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兩空都選填“遠離”或“靠近”);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蠟燭的像,說明u f(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B. 一定是倒立縮小的像
C.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D.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把質量分布均勻的杠桿中點作為支點,其目的是消除_______對實驗的影響;
(2)如圖所示,是已經平衡的杠桿,若在兩側的鉤碼下再各增加一個相同的鉤碼,杠桿會失去平衡,那么只需將_______(選填下列序號),杠桿就會重新平衡;
①左側鉤碼向左移動4個格 ②2右側鉤碼向左移動2個格 ③平衡螺母向左適當調節(jié)
(3)小明改用彈簧測力計做實驗,如圖所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_______1N(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個鉤碼0.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分度值為1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是根據公式________進行速度計算的.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坡的坡度較____(填“大”或“小”).
(3)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SAB=______cm,VAB=________m/s.
(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中是在做_____________運動.(填“勻速”或“變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沒有點燃且與A等長的蠟燭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動,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
(1)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_____mm的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2)在確定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_____(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來確定蠟燭A成像的位置,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小紅同學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力不計的木棒AOB可繞支點O無摩擦轉動,木棒AB長為3m,均勻正方體甲的邊長為10cm,物體乙的質量為5.6kg。當把甲乙兩物體用細繩分別掛在木棒的兩個端點A、B上時,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物體甲對地面的壓強為3000Pa,支點O距A點1.6m。求:
(1)物體乙受到的重力;
(2)物體甲受到的支持力;
(3)物體甲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