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馬拉車加速行駛,馬拉車的力大于車對馬的作用力
B.小孩在勻速直線運動的列車上立定跳遠,向列車行駛反方向跳會更遠些
C.物體豎直向上運動時,合力方向一定豎直向下
D.小剛用100N豎直向上的力提放在水平地面上120N物體時,物體受到合力一定為0
A、因為馬拉車前進時,馬給車一個向前的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車也會給馬一個反作用力,而這兩個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錯誤;符合題意;
B、人在跳遠時,由于慣性,人在空中和火車以同樣的速度運動,這和人站在靜止的火車上是一樣的,所以朝各個方向跳都一樣遠.故錯誤;符合題意;
C、物體豎直向上減速運動時,合力方向豎直向下,如豎直上拋運動;故錯誤;符合題意;
D、用100N豎直向上的力提放在水平地面上120N物體時,物體受到的重力、拉力、支持力三力的合力為0N,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研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先把杠桿支在支架上,通過調節(jié)_________________,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左側鉤碼處于圖所示A位置時,應將右側的鉤碼向__________移動(選填“左”或“右”),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小華同學酷愛滑板運動,在他玩滑板的過程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人的重力和滑板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人對滑板的壓力和滑板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C.玩滑板時盡量降低重心是為了提高穩(wěn)度
D.滑板在地面滑行是因為人和滑板具有慣性,當滑板停下來時慣性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a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受到彈簧測力計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b)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c)所示.由圖象可知當t=1s時,物體處于______狀態(tài).(選填“靜止”或“運動”),當t=5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當t=3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一個物體浮在液面上靜止,這種情況稱為漂。矬w漂浮時,它在豎直方向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物體所受的浮力______重力,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王師傅裝修房子時,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裝置往樓上運送空心磚。已知裝物箱重250N,每個滑輪重50N,每塊空心磚重20N(不計鋼絲繩的重力和摩擦)。若王師傅拉鋼絲繩的力是600N,則一次能勻速提升  塊磚。若某次提升中,鋼絲繩受到的拉力是500N,拉力的功率是250W,則將空心磚勻速提升l0m,需要的時間是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我市初中畢業(yè)水平考試的體育測試中,男生有一個引體向上的考試項目,小唐同學為了在體育測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用吸盤和不銹鋼管在家里豎固平滑的墻面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訓練裝置練習引體向上.已知,他的質量為50kg,每個洗盤與墻面的接觸面積為1.0×10﹣3m3,共有兩個吸盤,他每次引體向上上升的高度為0.5m,取g=10N/kg,求:

(1)他吊在吸盤器上靜止時(腳離地,不考慮吸盤器的重力),墻面對吸盤器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怎樣?
(2)吸盤器對墻面的壓強為1.0×105Pa,則兩個吸盤器對墻面的壓力是多少?
(3)他引體向上一次克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以下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學校里升旗桿的頂端所安裝的滑輪是定滑輪
B.礦泉水瓶蓋周圍的凹凸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C.用瓶蓋起子開啤酒瓶蓋,是為了省距離
D.飲料吸管的一端剪成斜的,是為了增大壓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隨著湛江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小汽車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市普通百姓人家.如表為東東同學家小汽車的有關數據:

小汽車的總質量1600kg
小汽車的額定功率30kW
每個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0.02m2
100km耗油量8L
水箱容量2.5L
汽油的密度0.71×103kg/m3
求:
(1)水箱最多能裝水的質量是多少千克?
(2)該小汽車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3)假若該小汽車在水平路面上以額定功率勻速直線行駛10min,消耗汽油1.3kg,小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為多少?(汽油的熱值為4.6×107 J/kg,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