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王剛同學在課堂上的發(fā)言聲音洪亮,“聲音洪亮”是指聲音的( �。�
A.音調B.音色C.響度D.聲速

分析 聲音的特性有三個: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距聲源的遠近和振幅有關;音色又叫音品是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它跟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

解答 解:課堂發(fā)言的同學聲音洪亮,是指聲音大,能讓所有的同學都能聽到,因此“聲音洪亮”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大.
故選C.

點評 此題要結合聲音的特征響度定義進行分析解答,注意與其它特征的區(qū)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如圖所示,小晶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將焦距f=15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線處,將點燃的蠟燭移動到光具座上20cm刻線處,將光屏向右(選填左”或“右”)移動,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清晰倒立(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然后將蠟燭向左移動到光具座上10cm刻線處,將光屏向左(選填“左”或“右”)移動,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淸蜥的像B,像B比像A小〔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所示電路,已知R2的阻值,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R1,開關S閉合后,當滑片移至b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I,電源電壓U不變,下述判斷正確的是( �。�
A.滑片移至a端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I2=$\frac{U}{{R}_{2}}$
B.滑片移至b端時,求通過R1的電流I1的求解思路是:I1=$\frac{{U}_{1}}{{R}_{1}}$→U1=U→U=IR→R=$\frac{{R}_{1}{R}_{2}}{{R}_{1}+{R}_{2}}$
C.滑片移至b端時,電路的總功率是:P=I2R=I2($\frac{{R}_{1}{R}_{2}}{{R}_{1}+{R}_{2}}$)=$\frac{{I}^{2}{R}_{1}{R}_{2}}{{R}_{1}+{R}_{2}}$
D.滑片P左移→R1↓→R↓=$\frac{1}{\frac{1}{{R}_{1}}+\frac{1}{{R}_{2}}}$→I↑=$\frac{U}{R}$→電流表示數(shù)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為確保產品及人身安全,電壓力鍋設有“限溫安全裝置”和“超溫安全裝置”(每個安全裝置相當于一個開關),若使用不當出現(xiàn)鍋內空燒或未放內鍋時,限溫裝置自動斷開,當鍋內溫度達到極限溫度時,超溫裝置自動切斷電路,從而起到雙重保險的作用.以下關于這兩個安全裝置及發(fā)熱電阻的設計電路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小明旅游歸來帶了一塊較大的石塊,他想利用一個燒杯、天平、水,測出了一小塊不規(guī)則小石塊的密度.請將他的步驟補充完整.

(1)把托盤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調節(jié)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測量小石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和標尺上的游碼如圖1所示,則小石塊的質量為52g.
(3)如圖2所示,A、往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小石塊浸沒,在水面到達的位置做上標記;B、取出小石塊,測得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22g;C、往燒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與標記相平,再測出此時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142g.
(4)計算出小石塊的體積后,用密度公式計算出小石塊的密度為2.6×103kg/m3
(5)分析此實驗所測的密度比實際值偏小(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原因是取出石塊時會帶出一部分水,導致加進去的水變多,所以所測體積偏大,密度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圖.
(1)在圖甲中畫出入射光線AO反射光線;
(2)小磁針靜止時的指向如圖乙所示,請標出通電螺線螺線管電流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體A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與地面間滑動摩擦力150N.若增大拉力F使物體A沿水平地面做加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與地面間滑動摩擦力將不變(不計滑輪自重及滑輪與繩間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R1的阻值為8Ω,R2兩端的電壓為4V,則通過b點的電流為0.25A,R2的阻值為16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6.如圖所示,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AO經過凸透鏡后沿OB方向射出,請在圖中作出該凸透鏡的光心O和焦點F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