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是探究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裝置圖.
(1)所需測量儀器:
 
,②
 

(2)實驗步驟:
①把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書把木板墊成如圖所示的斜面ABC;
②用刻度尺測出斜面長度SAC前一段長度SAB后一段長度SBC
③將小車由斜面頂端滑下,用電子表分別記錄下小車通過A、B、C(B為AC的中點)三點時的時間tAtBtC如圖所示.
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I、小車在斜面上是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變速”)你判斷的依據(jù)是
 

II、后一段路程平均速度是
 
用字母表示.
III、如果車在AB、BC、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別為V1 V2 V3,請將V1 V2 V3由大到小排列后寫在后邊的橫線上
 
分析:(1)實驗室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s
t
,根據(jù)實驗原理確定測量工具;
(2)①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確定小車運動的特點;
②由電子表示數(shù)變化可以得到小車在后半段所用的時間,已知后半段的路程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得到此過程的平均速度;
③首先根據(jù)電子表示數(shù)確定前后兩段速度大小關系,然后確定全程平均速度與兩個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關系.
解答:解:
(1)探究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原理是v=
s
t
,其中路程s用刻度尺測量,所用時間t用電子表測量.故所需測量儀器是①刻度尺;②電子表;
(2)Ⅰ、由題意知:sAB=sBC,由圖知:tAB=4s,tBC=2s,
由公式v=
s
t
知:v1<v2,所以小車在斜面上是變速直線運動;
Ⅱ、小車在后一段路程平均速度是vBC=
sBC
tC-tB
;
Ⅲ、由上知,v1<v2,而v3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一定大于v1,小于v2,即v2>v3>v1
故答案為:(1)刻度尺;電子表;(2)變速;路程相同,所用時間不同;
sBC
tC-tB
;v2、v3、v1
點評: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過程中,要掌握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和刻度尺、秒表的使用及讀數(shù)方法,最后還要會分析不同過程平均速度的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示意圖.
(1)本實驗多次用到控制變量的方法,如:①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是為了
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使用同一輛小車,還可以保證小車對水平面的
壓力
壓力
不變,摩擦力只與平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本探究中,我們得出了的結論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的距離越遠,小車速度變化越

(3)對實驗結論進行合理外推,假若平面足夠光滑,小車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小車的運動速度將不變,它將作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在此基礎上牛頓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規(guī)律--牛頓第一定律,我們又從另一個側面認識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過程.
(1)根據(jù)圖①②③④中情景可以判斷的是
①②③
①②③
實驗事實,
是實驗推論.
(2)每次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越
.其中運動的小車在木板上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
非平衡力
非平衡力
(平衡力/非平衡力/不受力).
(3)若用木塊代替小車再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還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長方體木塊、鉤碼和
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同學做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比較實驗中的甲、乙兩圖可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壓力
壓力
有關;比較乙、丙兩圖可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
有關;
(2)小麗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時,讓小車每次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根據(jù)如圖2中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由此可推出:如果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做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
,同時也能說明力是改變物體
運動狀態(tài)
運動狀態(tài)
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過程.
(1)根據(jù)圖中情景
 
是假設,(填實驗序號)
(2)每次讓小車從斜面
 
由靜止滑下,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越
 

(3)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