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驗證液體壓強的特點,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裝置,容器中間用隔板分成左右兩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圓孔用橡皮膜封閉.
(1)當橡皮膜兩側所受的壓強不同時,橡皮膜的發(fā)生改變.
(2)當容器左右兩側分別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側水面較低,會看到橡皮膜向(填“左”或“右”)側凸出,說明液體壓強與有關.
(3)當容器左右兩側分別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鹽水時,會看到橡皮膜向(填“左”或“右”)側凸出,說明液體壓強與有關.

【答案】
(1)形狀
(2)左;液體深度
(3)左;液體密度
【解析】解:(1)橡皮膜容易發(fā)生形變,兩側受到壓強不同時,會向壓強小的一側凸起,通過橡皮膜的形變來判斷容器兩側壓強的大。2)隔板兩側水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右側中水深度大,橡皮膜向左凹,說明右側水壓強大,說明: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3)在容器左右兩部分分別裝入深度相同的水和鹽水,水密度小,這一側壓強小,所以橡皮膜會向左側的凹,說明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故答案為:(1)形狀;(2)左;液體深度;(3)左;液體密度.
(1)要探究“液體壓強跟深度的關系”,則應使液體密度相同,液體深度不同;(2)要探究“液體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則應使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3)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在容器兩邊分別裝入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甲、乙兩種液體,觀察橡皮膜的變形情況,判斷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是一款超市用的透明玻璃門冷飲展示冰柜,該冰柜的玻璃門采用的是防霧玻璃,玻璃夾層中有電熱絲用來加熱玻璃,可以有效防止水蒸氣凝結在玻璃上,電熱絲與冰柜中的電動壓縮機連接的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其相關參數(shù)如表所示.求:

冰柜總質量

160kg

額定電壓

220V

電動壓縮機的額定功率

110W

防霧電熱絲的額定功率

100W

(1)冰柜的電動壓縮機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為多少?

(2)冰柜正常工作時防霧電熱絲的電阻為多少?

(3)該冰柜的玻璃門的質量是5kg,若不計熱量損失,電熱絲正常工作使門玻璃升高20需要多長時間?【玻璃的比熱容為0.84×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樓梯感應燈可由聲控開關(有聲響時開關閉合)和光控開關(光線較暗時開關閉合)共同控制,某同學設計并組裝了一個樓梯感應燈電路,出現(xiàn)了以下異常情況:白天有聲響時感應燈亮,無聲響時感應燈不亮;晚上無論有無聲響,感應燈都不亮.經(jīng)檢查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則下列電路中可能出現(xiàn)以上異常情況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只雞蛋的質量大約為50 , 一個同學的質量大約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能的轉化分析正確的是(  )

A. 摩擦生熱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

B. 水電站里水輪機帶動發(fā)電機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C. 給蓄電池充電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 植物吸收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是將光能轉化為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在“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他用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實驗中電阻R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2.4V不變.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甲圖中實物電路連接完整(導線不得交叉).

(2)開關閉合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置于 端(選填“A”或“B”).

(3)在實驗過程中,當把電阻R由5Ω更換為10Ω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應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某次實驗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電流表示數(shù)為 A,此時R的阻值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分別盛有相同質量冷水和熱水的燒杯中各滴入一滴紅墨水,隔了一會兒,我們會看到盛有_____的杯子里的水變紅快。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臺柴油機,若甲柴油機的效率低于乙柴油機,則( 。

A. 在輸出功相同的情況下,甲柴油機消耗的柴油多于乙柴油機消耗的柴油

B. 甲柴油機的功率小于乙柴油機的功率

C. 甲柴油機消耗的柴油多于乙柴油機消耗的柴油

D. 在功率相同的情況下,甲柴油機消耗的柴油少于乙柴油機消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汽車向山崖行駛的過程中鳴笛后2S聽到回聲,聽回聲處離山崖300m,求汽車行駛的速度.(v=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