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前5cm處,燭焰高8cm,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沒有點燃且與A等長的蠟燭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動,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1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
(2)取兩支等長的蠟燭目的是:
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便于比較物像大小關系
.
(3)如果在圖中蠟燭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張白紙板做屏幕,則白紙板上將
沒有
沒有
(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虛
虛
像(選填“實”或“虛”).
(4)把與A蠟燭同樣大小的蠟燭B放到A蠟燭像的位置上,B和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
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大小相等
.
(5)在確定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眼睛應在蠟燭
A
A
(選填“A”或“B”)這一側觀察,移動玻璃板后面的蠟燭B,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來確定蠟燭A成像的位置,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換法
等效替換法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換法”).王剛同學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
(6)為了使像看起來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較暗
較暗
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選填“較亮”或“較暗”);
(7)小成在B蠟燭的燭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選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點燃;
(8)小成以5cm/s的速度勻速將A蠟燭遠離玻璃板2s時,B蠟燭應與A相距
30cm
30cm
才可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
(9)在實驗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
確定像的位置
確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
(10)經(jīng)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2所示.為了得到更多的實驗結論,接下來小明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將對應的像點和物點相連,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距和物距并進行比較
將對應的像點和物點相連,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距和物距并進行比較
.
(11)細心的小紅透過玻璃觀察蠟燭A的像時,看到在像B處的后面還有一個較模糊、與像B有部分重疊的像,出現(xiàn)兩個像的原因是
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成一個像
玻璃的兩個表面同時反射,每個表面成一個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