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質(zhì)量為50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40N的水平推力推這個箱子,剛好能使其勻速運動,此時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大小是40N.若改用60N的力推這個箱子時,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大小為40N(g=10N/kg)

分析 (1)靜止的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都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jù)平衡力的條件進行判斷;
(2)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據(jù)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當(dāng)木箱受到40N水平推力時,木箱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是40N;
(2)如果改用6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對地面的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40N.
故答案為:40;40.

點評 靜止的物體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根據(jù)平衡力的條件判斷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習(xí)題,一定要熟練掌握.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某次海試時,推進動力功率為1.5×105kW,連續(xù)巡航10h,勻速航行360km.則:
(1)該艦勻速航行的速度為多大?
(2)該艦推進動力做的功為多大?
(3)若該艦在海上水平勻速前進,它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比熱容之比是2:1,當(dāng)甲物體的溫度升高10℃,乙物體溫度升高20℃,他們吸收的熱量之比是2:3,則甲、乙兩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是(  )
A.3:2B.2:3C.4:3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一艘輪船從河里駛?cè)牒@铮铝形锢砹恐袝l(fā)生變化的是( 。
A.船的重力B.船受到的浮力
C.船排開液體的重力D.船排開液體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平底水桶,桶底面積為0.02m2,倒入重100N的水,水深為0.3m,如圖所示(g=10N/g)求:
(1)桶底受到水的壓強;
(2)桶底受到水的壓力;
(3)桶對地面的壓強.(桶重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裝置,

實驗前進行了如下猜想:
(1)滑動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2)滑動摩擦力可能與壓力有關(guān).
(3)滑動摩擦力可能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guān)         
(4)滑動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次序所用圖示小車質(zhì)量g鉤碼質(zhì)量g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接觸面材料接觸面面積大小m2小車勻速運動速度
1甲圖5000.2木板0.21m/s
甲圖50g00.2木板0.22m/s
乙圖50g2001.2木板0.21m/s
乙圖50g2001.2木板0.11m/s
丙圖50g02.2毛巾0.21m/s
丙圖50g02.2毛巾0.22m/s
(1)由1、3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填序號,下同)
(2)由1、5或2、6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3)由1、2或5、6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無關(guān).
(4)由③④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面積大小無關(guān) (填“有或無”)
(5)本實驗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如圖,四個滑輪上用相同的拉力F把重物勻速提起,不計動滑輪所受的重力與繩子所受的摩擦力,物重最大的是C
A、G1
B、G2
C、G3
D、G4
理由:第三幅圖中,使用的是滑輪組,n=3,拉力F=$\frac{1}{3}$G3,G3=3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汽車司機座位前,安裝著速度計,它可以指出汽車的行駛速度.如果速度計的指針如圖所示,汽車此時的速度是(  )
A.62km/hB.70km/hC.65km/hD.75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小海豹的身上有一股氣味,在幾公里外北極熊就能聞到,這是一種擴散現(xiàn)象. 它表明組成物質(zhì)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將一杯清水倒掉,無論怎樣倒,總有少量水殘留在杯壁上,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