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同方向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們的s-t圖象如圖所示a、b、c三條圖線中的兩條,運動5秒甲、乙間的距離大于2米,則(  )
分析:(1)根據(jù)s-t圖象找出同一時刻a、b、c對應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斷三圖象對應速度的大小關系;
(2)由圖象判斷5s內(nèi),三圖象的路程差;
(3)根據(jù)圖象a、b、c的速度及它們5s的路程差,根據(jù)題意選擇答案.
解答:解:(1)由圖象知:對應同一時間t(如t=4s)a、b、c的路程關系為Sa>Sb>Sc,
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Va>Vb>Vc;
(2)由s-t圖象知,t=5s時,Sa-Sb>3m>2m,Sa-Sc>4m>2m,Sb-Sc<2m;
(3)由(1)、(2)可知甲的圖象一定是圖線a;乙圖象可能是圖線b,也可能是圖線c;
故選A.
點評:本題是一道物體的s-t圖象題,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分析清楚圖象,由圖象找出路程s與時間t的對應關系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與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上海)某小組同學通過實驗研究圓柱體浸入液體的過程中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他們將高H位0.10米的圓柱體A掛在測力計下,逐步改變其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h,讀出相應的測力計示數(shù)F,將h和F記錄在表一中.然后,他們變換液體重復實驗,將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二中.為進一步研究F和h的關系,他們計算了相鄰兩次實驗中h及F的變化量△h和△F,并將結果分別記錄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兩列中.(已知ρ1<ρ2
表一(液體密度為ρ1) 
實驗
序號
h
(米)
F
(牛)
△h(米) △F
(牛)
1 0.02 22.0 0.01 0
2 0.01
3 0 22.0 0.01 0.8
4 0.01 21.2
5 0.02 20.4 0.02 1.6
6 0.04 18.8
7 0.05 18.0 0.03 2.4
8 0.08 15.6
9 0.10 14.0 0.04 0
10 0.14 14.0
表二(液體密度為ρ2
實驗
序號
h
(米)
F
(牛)
△h(米) △F(牛)
11 0.02 22.0 0.01 0
12 0.01 22.0
13 0 0.01 1.0
14 0.01 21.0
15 0.02 20.0 0.02 2.0
16 0.04 18.0
17 0.05 17.0 0.03 3.0
18 0.08 14.0
19 0.10 12.0 0.04 0
20 0.14 12.0
①實驗序號2和13所空缺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
22.0
22.0
、
22.0
22.0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4、5、6、7與8或14、15、16、17與18等數(shù)據(jù)中F與h的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圓柱體浸入同種液體的過程中,
圓柱體沒有全部浸沒以前,F(xiàn)隨h的增大而減小
圓柱體沒有全部浸沒以前,F(xiàn)隨h的增大而減小

③請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歸納得出結論.
(a)分析比較實驗序號3~8或13~18中△F與△h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在圓柱體浸入同種液體的過程中,△F與△h的比值是一個定值
在圓柱體浸入同種液體的過程中,△F與△h的比值是一個定值

(b)分析比較實驗序號3~8和13~18中△F與△h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在圓柱體浸入不同液體的過程中,液體密度大,△F與△h的比值大
在圓柱體浸入不同液體的過程中,液體密度大,△F與△h的比值大

④他們繼續(xù)分析實驗序號9和10或19和20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發(fā)現(xiàn)圓柱體浸入液體后,當h滿足一定條件時,F(xiàn)不再隨h而變化.為進一步研究h所滿足的條件,需添加的器材為
(選填“甲”、“乙”或“丙”).
器材:圓柱體甲 高H=0.10米;
圓柱體乙 高H=0.20米;
圓柱體丙 高H=0.10米.
請在表三的第二列填入擬進行實驗的數(shù)據(jù),以達到研究h所滿足條件的目的.          
表三
實驗
序號
h
(米)
F
(牛)
1
0.20
0.20
2
0.30
0.30
3
0.40
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