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根據圖5-3-10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圖5-3-11所示的實物圖.

   

圖5-3-10               圖5-3-11

答案:
解析:

解析:如圖5-3-12所示:

圖5-3-1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30、學校要開運動會,幾個同學討論怎樣才能把鉛球擲得更遠.
小莉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速度大小有關;
小強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射出仰角θ(投擲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有關.
李紅說:“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吧”,于是,他們制作了一個小球彈射器(圖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彈射方向與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量角器讀出,他們通過 5 次實驗得到下表中的數(shù)據:

實驗序號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離(水平距離)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請你根據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關證據回答下列問題:
(l )為了驗證小莉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1
、
2
、
5
的實驗數(shù)據,得出的結論是:在
射出仰角
一定時,物體拋出
速度
越大,拋出的距離越遠.
(2 )為了驗證小強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2
、
3
4
的實驗數(shù)據,射出仰角θ為
45°
時,物體拋出的距離最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阜寧縣模擬)學校要開運動會,幾個同學討論怎樣才能把鉛球擲得更遠.
小莉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速度大小有關;
小強認為:鉛球擲出的距離,可能與擲出鉛球時的射出仰角θ(投擲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有關.
小紅說:“我們還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吧”,于是,他們制作了一個小球彈射器(如圖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彈射方向與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鐵架臺上的量角器讀出,他們通過 5 次實驗得到下表中的數(shù)據:
實驗序號 射出速度ν(m/s) 射出仰角θ 射出距離(水平距離)s/m
1 5 30° 2.9
2 10 30° 9.5
3 10 45° 10.8
4 10 60° 9.1
5 15 30° 20.7
請你根據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關證據回答下列問題:
(l)為了驗證小莉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1
1
、
2
2
、
5
5
的實驗數(shù)據,得出的結論是:在
射出仰角θ
射出仰角θ
一定時,物體拋出
速度
速度
越大,拋出的距離,越遠.
(2)為了驗證小強的猜想,應選用序號為
2
2
、
3
3
4
4
的實驗數(shù)據,射出仰角θ為
45°
45°
時,物體拋出的距離,最遠.
(3)上述實驗完成后,小紅忽然想到物體拋出的距離是否會與拋出點的高度有關呢?請你幫小紅設計一個方案進行探究.你的方案是
保持射出仰角和射出速度不變,多次改變射出點高度射出,測出每次射出的距離
保持射出仰角和射出速度不變,多次改變射出點高度射出,測出每次射出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 1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將杠桿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為了方便測量
力臂
力臂

(2)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如表所示,
測量
序號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5
(表格中漏填的數(shù)據為
1
1
N.
(3)有的同學按現(xiàn)有方案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B
B
(填字母).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shù)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4)杠桿平衡后,小明在圖3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掛上
4
4
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5)他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圖4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個鉤碼重1N.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大于
大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6)用繩子拴住一根粗細不同的大樹某處,靜止后大樹水平平衡,如圖5所示.現(xiàn)將大樹從拴繩處沿豎直方向切成A、B兩段,根據圖5可判斷GA
GB(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雪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焦距的關系”實驗中,對課本的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
(1)他們不用蠟燭,而用由幾個發(fā)光二極管做成“F”字樣的發(fā)光體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好處是
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可以增加物體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
.(寫出一點即可)
(2)為了確定凸透鏡的焦距,小捷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側,改變凸透鏡與光屏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
亮點
亮點
(填“亮點”或“亮環(huán)”)為止,測得它與凸透鏡中心的距離為10cm,確定出焦距f=
10cm
10cm
(填“5cm”或“10cm”);小明則將二極管由距透鏡90cm處移至距透鏡120cm處的過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與透鏡間的距離均約為5cm,透鏡的焦距約為
5
5
cm,判斷的依據是
當物距遠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時,所成的像,在焦點附近
當物距遠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時,所成的像,在焦點附近

(3)他們又找了一個焦距為8cm的凸透鏡,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進行實驗,數(shù)據記錄如下表.
分析表中數(shù)據可知,在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的焦距越大,所成實像的像距
越大
越大
;根據你所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分析,此時所成像的大小
越大
越大
(均選填“越大”、“越小”或“不變”)
(4)小雪將二極管、凸透鏡和光屏調到上圖所示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放大
放大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但小捷將二極管和透鏡固定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u≤f
u≤f
(寫出一個即可).
次數(shù)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8 17.5
3 10 2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