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電飯鍋中的磁鋼限溫器
電飯鍋是生活中常見的用電器,它是利用感溫磁鋼(軟磁體)的磁性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特性來設計的,這樣可以限制煮飯過程中的最高溫度.
感溫磁鋼的磁性隨著本身溫度作非線性變化,其特性曲線如圖甲所示.
磁鋼限溫器結構如圖乙所示,它主要由感溫磁鋼、永磁體和彈簧構成.感溫磁鋼及其外套、內鍋由彈簧支撐.感溫磁鋼與受熱面固定在一起,受熱面直接把熱量傳遞給鍋底.
煮飯時用手按下按鈕開關,通過杠桿AOC使永磁體和感溫磁鋼吸合,在吸力作用下永磁體不會落下,金屬觸點閉合,電路接通,加熱元件開始發(fā)熱.當飯煮熟后,溫度繼續(xù)上升,當升高到某一溫度時,永磁體落下,通過杠桿CBO使觸點分開,加熱元件停止發(fā)熱,同時按鈕開關跳起.

(1)與銅導線相比,制作電飯鍋加熱元件的材料應具備的特性是;
A.電阻較大,熔點較低
B.電阻較大,熔點較高
C.電阻較小,熔點較低
D.電阻較小,熔點較高
(2)在磁鋼限溫器工作過程中,感溫磁鋼的磁性急劇減弱是在;
A.按下按鈕開關時
B.加熱升溫過程中
C.按鈕開關跳起時
D.降溫過程中
(3)煮飯時用手按按鈕開關,杠桿AOC屬于杠桿;飯煮熟后,永磁體落下,通過杠桿CBO使觸點分開,杠桿CBO屬于杠桿;
(4)永磁體落下時,感溫磁鋼的溫度為℃;永磁體下落過程中,感溫磁鋼對永磁體(選填“有”或“沒有”)磁力的作用.
(5)未按下按鈕開關時,彈簧(選填“有”或“沒有”)彈性勢能,彈簧片(選填“有”或“沒有”)彈性勢能.

【答案】
(1)B
(2)C
(3)費力,省力
(4)103,有
(5)有,有
【解析】(1)電飯鍋加熱元件,需要在高溫下,并且需要放出較多的熱量,根據(jù)焦耳定律可知需要較大的電阻,所以必須是電阻較大、熔點較高的材料,故選B;(2)感溫磁鋼的磁性受溫度的影響,隨溫度升高,磁性減弱;在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其磁性急劇減弱,由于電磁鐵受到的重力大于磁力和彈力之和,感溫磁鋼與永久磁鋼分離,同時使加熱開關斷開,按鍵跳起,電熱盤停止加熱.所以感溫磁鋼的磁性急劇減弱是在按鈕開關跳起時,故選C;(3)煮飯時用手按按鈕開關,動力作用在A處、阻力作用在C處,支點在O,所以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飯煮熟后,永磁體落下,動力作用在C處、阻力作用在B處,支點在O,所以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4)當感溫磁鋼的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其磁性急劇減弱,使得產生的磁力小于重力,永磁體下落,由圖甲可知這個溫度值為103℃;在下落的過程中,永磁體有磁性,對感溫磁鋼還有磁力作用;(5)由題意可知,未按下按鈕開關時,彈簧和彈簧片都處于形變狀態(tài),因此,它們都具有彈性勢能。
所以答案是:(1)B(2)C(3)費力;省力(4)103;有(5)有;有
【考點精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理解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的相關知識,掌握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制成電動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圖示裝置探究“斜面機械效率”,實驗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物體種類

物重G/N

斜面高h/c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長s/cm

機械效率η/%

1

木塊

4

15

1.1

90

60.6

2

小車

4

15

90


(1)沿斜面拉動物體時,應使其做運動.
(2)根據(jù)圖示測力計的示數(shù),拉力為N,可知第2次實驗的機械效率為%.由實驗可得初步結論:斜面傾斜程度相同時,越小,機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實驗中,木塊所受摩擦力為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用如圖a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a中的電路連接完整.
(2)實驗時每次更換電阻,閉合開關后,觀察電流表示數(shù)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3)根據(jù)下表中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判斷,測量時電流表應該選擇的量程是A.
(4)根據(jù)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b中畫出I與R關系的圖象.

序號

電阻R/Ω

5

10

15

20

25

電流I/A

0.60

0.30

0.20

0.15

0.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
(1)實驗時,應使燭焰、凸透鏡、光屛的中心在;
(2)當凸透鏡、光屛和燭焰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屛上能得到一清晰的像,則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生活中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圖中,小明與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xiàn)l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______。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講話,如果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實驗現(xiàn)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用手捏住線上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____。

(4)如果在用土電話時,線沒有拉直而處于松馳狀態(tài),則聽的一方通過棉線___________選填不能)聽到對方的講話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王亞平通過物理實驗,展示了飛船內部物體在失重(相當于物體不受重力)情況下的物理現(xiàn)象,王亞平利用小球做了兩次實驗,第一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實驗時,將小球偏離豎直位置后,在放手時對小球施加一個垂直于懸線的力,下列四圖表示小球在這兩次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運動情況,其中符合實際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五一節(jié),小艷陪父母到碧峰峽旅游,買了一個古銅色的實心工藝品,為了檢驗工藝品是否是由銅制成的,小艷選用托盤天平、量筒、燒杯和水等,進行了如下的實驗:

a.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撥至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天平左邊高,小艷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選填“左”或“右”)端調節(jié),使天平橫梁平衡.

b.在調節(jié)好的天平左盤放入實心工藝品,往右盤中加入50 g,20 g,10 g5 g的砝碼各一個,調節(jié)游碼到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時,天平橫梁重新恢復平衡.

c.A,B兩量筒分別裝上30 mL的水.

d.把實心工藝品放入A量筒,用天平稱出與工藝品質量相同的實心銅塊放入B量筒,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如圖乙所示.

請完成下面的問題:

(1)完成步驟a中的空格.

(2)工藝品的質量m=____g.

(3)工藝品的體積V=____cm3,工藝品的體積比銅塊的體積____(選填“大”或“小”).

(4)上述實驗說明小艷購買的工藝品____(選填“是”或“不是”)由純銅制成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混合動力汽車,由汽車發(fā)動機(汽油機)和電動機為驅動系統(tǒng)提供動力,汽油發(fā)動機每一個工作循環(huán)活塞經歷四個沖程,帶動曲軸轉動兩圈,該汽油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是69kW,以最大功率工作時曲軸轉速為5000r/min.活塞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所掃過的容積為氣缸排氣量,氣缸容積與燃燒室容積之比為壓縮比,如圖為氣缸容積和燃燒室容積的示意圖,該車排氣量是1.8L,壓縮比為10:1,動力蓄電池額定電壓為200V,容量(蓄電池放電電流和放電時間乘積)為150Ah,已知該車的動能E與其速度v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v/ms1

1

2

4

10

20

E/J

6.0×102

2.4×103

9.6×103

6×104

2.4×105


(1)該汽車的動力蓄電池最多可儲存多少焦的電能?
(2)a.當這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動力完全由汽油發(fā)動機提供,若汽車汽油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為54kW,則此時汽車所受的阻力是多大? b.當駕駛員看到前方限速標志時,立即減速并啟動充電裝置給動力蓄電池充電,汽車速度由108km/h減小到72km/h,若在此過程中動力蓄電池獲得的電能為汽車所減少動能的50%,則動力蓄電池獲得的電能為多少焦?
(3)若該汽車汽油發(fā)動機以最大功率工作時,吸氣沖程末氣缸內每升混合氣體中汽油質量是7.2×105kg,此時這臺汽油發(fā)動機的效率是多少?(q汽油=4.6×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玩耍時把一小鐵球拋入水中,他發(fā)現(xiàn)鐵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提出的問題是:鐵球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認為鐵球是空心的,但是他想設計一個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具體的步驟如下:

用調好的天平測出鐵球的質量;

用量筒測出適量水的體積;

用量筒測出鐵球浸沒在水中它們的總體積.

你認為小明用水來做實驗方便嗎?如果是你,你將在量筒中放________來做該實驗.

他收集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質量

水的體積

鐵球和水的總體積

請通過計算告訴我們,該球是空心的嗎?空心部分的體積是多大?(保留一位小數(shù)),整體來看,該球的密度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