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杠桿、鉤碼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刻度尺
刻度尺

探究假設: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設計:
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
平衡螺母
平衡螺母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shù)不同的鉤碼(假設左側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shù)淖枇2,然后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動力臂L2大小,直到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的數(shù)據(jù),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2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N?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m)
 1  10  C  2  5  0.1
步驟4:改變動力F1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的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L2的大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的大小以及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分析:(1)為了測量力臂大小,所以需要刻度尺;
調節(jié)橫梁平衡,需要調節(jié)天平兩端的平衡螺母;
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不難計算;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的計算不難比較出“動力×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關系而得出結論;
(2)調節(jié)杠桿上平衡螺母使其水平平衡,目的有二.
其一是使杠桿自身的重力作用線剛好過支點,從而使杠桿自身的重力對實驗不產生影響.
其二是使實驗過程中,在保持杠桿每次實驗都能調節(jié)到水平平衡,且動力與阻力都采用杠桿上懸掛鉤碼方式的情況下,便于測量力臂.
解答:解:(1)為了測量力臂大小,所以需要刻度尺;
調節(jié)橫梁平衡,需要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
動力×動力臂=1N×0.1m=0.1N?m;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阻力×阻力臂=0.1N?m,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平衡,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故答案為:(1)A、刻度尺; B、平衡螺母;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平衡,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點評:本題充分體現(xiàn)了“延伸課堂探究思維,注重科學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初中物理用實驗探究物理問題時要進行多次實驗,有的是為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有的是多次測量發(fā)現(xiàn)變化規(guī)律;有的是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3?建湖縣二模)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掛鉤碼時為了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大小,實驗時應使杠桿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
(2)在圖甲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為使杠桿平衡,他可在B位置掛上
4
4
個鉤碼,
(3)若改用彈簧測力計在圖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每個鉤碼重1N.杠桿在如圖位置平衡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大于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小剛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杠桿、鉤碼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______.
探究假設: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設計:
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______,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shù)不同的鉤碼(假設左側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龠x擇適當?shù)淖枇2,然后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動力臂L2大小,直到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的數(shù)據(jù),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2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動力F1/N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N?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m)
1 10 C 2 5 0.1
步驟4:改變動力F1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的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L2的大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的大小以及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是:______.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小剛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杠桿、鉤碼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______.
探究假設: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設計:
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______,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shù)不同的鉤碼(假設左側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龠x擇適當?shù)淖枇2,然后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動力臂L2大小,直到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的數(shù)據(jù),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2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N?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N?m)
 1  10  C  2  5  0.1
步驟4:改變動力F1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的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L2的大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的大小以及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是:______.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石佛中學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小剛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杠桿、鉤碼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______.
探究假設: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設計:
步驟1: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______,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shù)不同的鉤碼(假設左側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龠x擇適當?shù)淖枇2,然后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動力臂L2大小,直到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的數(shù)據(jù),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改變阻力臂L2的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2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動力F1/N動力臂L1/cm 動力×動力臂/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
 1 10 C 2 5 0.1
步驟4:改變動力F1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的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L2的大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的大小以及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的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的大小和阻力臂L2的數(shù)值,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是:______.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