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同學(xué)在探究平面鏡特點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透過玻璃板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
比較像和物到鏡面距離
比較像和物到鏡面距離
;
(2)該實驗中怎樣判斷像與物體的大小關(guān)系?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大小相等

(3)移去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火焰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像;
(4)通過實驗?zāi)艿贸龅慕Y(jié)論是:
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物等距)、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物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成的是虛像
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物等距)、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物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成的是虛像
分析:(1)要比較像與物的位置關(guān)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測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便可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2)在實驗中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點與位置,用了兩支相同的蠟燭,將另一支蠟燭放在像的位置與像進行比較,運用了替代法.
(3)根據(jù)虛像光屏接收不到,實像光屏能接收到來驗證驗證平面鏡成的像是否是虛像.
(4)根據(jù)本次實驗的觀察現(xiàn)象和記錄,可總結(jié)結(jié)論.
解答:解:(1)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后比較二者關(guān)系用的.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后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guān)系用的.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個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蠟燭的像,則證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4)根據(jù)本次實驗的過程,我們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物等距)、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物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成的是虛像.
故答案為:(1)比較像和物到鏡面距離;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不能;虛.
(4)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物等距)、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像物等大)、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成的是虛像.
點評:此題主要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首先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其中像的位置的確定利用了替代法,在實驗中要注意像與物的位置和大小的確定.同時要掌握實像與虛像的特點,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