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的電路是由12個不同的電阻組成的,已知R1=24Ω.其余電阻值未知,測得AB間總阻值為12Ω.今將R1換成12Ω的電阻.則AB間總阻值變?yōu)椋?)

A.12Ω
B.8Ω
C.6Ω
D.4Ω
【答案】分析:分析電路圖,R1和其余電阻并聯(lián),設其余部分的電阻為R2,知道R1與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利用并聯(lián)電阻的關系求出AB以上部分的電阻R2的大。
把R1=24Ω換成12Ω后,R2不變,再根據(jù)并聯(lián)電阻的關系求出A、B間的總電阻.
解答:解:設AB以上部分的電阻為R2,
由題知,R1與R2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R=12Ω,
即:+=
∴R2===24Ω,
把R1=24Ω換成R1′=12Ω后,R2不變,
=+,
∴R′===8Ω.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并聯(lián)電阻特點的掌握和運用,兩個電阻R1與R2并聯(lián),利用好幾個推導公式:R=、R2=、R1=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浦口區(qū)二模)為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物理興趣小組在實驗室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連接好如圖所示的電路,A瓶中裝的是水,B瓶中裝的是煤油,兩瓶中用的是電阻均為5Ω的電熱絲.
(1)為了完成實驗,請在右圖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補全;且開關閉合前滑片P應置于
M
M
(“M或N”)端.
(2)為了確保實驗的準確性,水和煤油的
質量
質量
和初溫必須相等.閉合開關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
B
B
(選填A或B)瓶液體中的溫度計示數(shù)升高快,表明水的吸熱能力比煤油強.物質的這種屬性我們用物理量比熱容來描述.
(3)實驗結束時,小明測得水和煤油升高的溫度分別為△t1和△t2,假設已知水的比熱容為C,如果不計熱量損失,那么煤油的比熱容C=
c煤油=c
△t1
△t2
c煤油=c
△t1
△t2

(4)接著興趣小組進行探究“通電導體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和電阻的關系”,他們又準備了如下的器材:足量的水和煤油、天平、10Ω的電熱絲兩根、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秒表等器材.要完成實驗,他們應該在原來的裝置上調整的器材及要求是:
將其中一個電阻由5Ω換成10Ω
將其中一個電阻由5Ω換成10Ω
;②
將B瓶中的煤油換成與A瓶等質量的水
將B瓶中的煤油換成與A瓶等質量的水

(5)最后,小明和小紅又利用此裝置探究了“通電導體產(chǎn)生熱量的多少和電流的關系”,根據(jù)記錄數(shù)據(jù)大致畫出了產(chǎn)生的熱量Q和電流I關系的圖象,其中正確的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的電路:
(1)當開關Sl閉合,S2斷開時,電燈
L1、L2
L1、L2
會亮;電流的方向是由
極流出,流過
L1、L2
L1、L2
,最后到達電源的
極.
(2)當Sl和S2都閉合時,電燈
L1
L1
會亮,電燈
L2
L2
不亮,原因是
L2被短路
L2被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3-2014學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qū)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明在做“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請根據(jù)實驗電路,在右邊的方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

(2)將電路連接正確后,閉合開關,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P,使定值電阻R兩端電壓為2V。

(3)實驗過程中,小明把電阻R由5Ω分別換成了10Ω,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示數(shù)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此時應將滑片P向      (選填“左”或“右”)端移動,使電阻兩端電壓保持2V不變,然后再記錄流表的示數(shù)。

(4)下表是小明測得的三組數(shù)據(jù),據(jù)此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
(1)當開關Sl閉合,S2斷開時,電燈______會亮;電流的方向是由______極流出,流過______,最后到達電源的______極.
(2)當Sl和S2都閉合時,電燈______會亮,電燈______不亮,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13.2 讓電發(fā)光》2013年同步練習(二)(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電路:
(1)當開關Sl閉合,S2斷開時,電燈    會亮;電流的方向是由    極流出,流過    ,最后到達電源的    極.
(2)當Sl和S2都閉合時,電燈    會亮,電燈    不亮,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