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延長動力作用線,過支點O作動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動力臂L
1);阻力垂直于杠桿,過支點O作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阻力臂L
2),如下圖所示:
(2)力臂越長越省力,最長的力臂即支點與作用點的連線,然后根據(jù)力臂的畫法作出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如下圖所示:
(3)從動滑輪的掛鉤開始,先向上繞過下端的定滑輪,再向下繞過動滑輪,最后繞向上端的定滑動,最終由三段繩子承擔物重,人可以站在地面用最小的力提升重物,如圖所示:
分析:(1)已知支點、動力和阻力的方向,根據(jù)力臂的畫法,過支點作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動力臂和阻力臂;
(2)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
1L
1=F
2L
2可知,當動力臂最大時,動力最小,即最省力.連接支點和力的作用點A即是最大動力臂,當作用力與之垂直時,作用力最。
(3)根據(jù)滑輪組省力情況的分析規(guī)律,吊著動滑輪的繩子的段數(shù)決定了其省力情況,因此要求最省力時,一般要從動滑輪開始連接,并同時注意最終拉力的方向.
點評:(1)力臂即點到線的距離,先找點(支點),再作線(力的作用線),最后作點到線的距離;
(2)畫杠桿最小的力是常見的題型,關鍵是找到最大的動力臂,一般來說,支點與動力作用點的連線就是最大的動力臂;
(3)與動滑輪連接的繩子的段數(shù),決定了滑輪組的省多少力,這是我們計算省力情況的關鍵;連接時,還要注意先內(nèi)后外,以防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