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用激光筆沿著硬紙板的表面,讓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觀察反射光,然后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如圖(a)所示

(a) (b)
(1)讓光沿著白紙的表面照射,這樣做的目的是。
(2)如圖(b),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這說明。

【答案】
(1)顯示光路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解析】解:(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光在空氣中的傳播路徑看不到,為了顯示光的傳播路徑,在平面鏡M上放置一個硬紙板,讓光沿著紙板的表面照射,這樣在紙板上能夠顯示光路;
(2)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只有在E、F板在同一平面上時,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故答案為:(1)顯示光路;(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1)白紙的作用是顯示光路;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若將紙板F向后折,則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常溫干燥的情況下,下列物品屬于導體的是

A. 塑料杯子 B. 玻璃 C. 不銹鋼勺 D. 橡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控制噪聲是城市環(huán)保的重要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減弱噪聲的是

A. 機動車輛在市內嚴禁鳴笛 B. 城市道路旁安裝隔聲板

C. 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 D. 控制汽車尾氣的排放指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當水溫接近90 ℃時,每隔0.5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并繪制出了如圖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

(1)甲圖所示實驗裝置中的錯誤之處是
(2)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前的現(xiàn)象是其中的 (填(a)”或“(b)”)圖;
(3)改正錯誤后,繼續(xù)實驗,分析圖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 , 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想知道某物體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零刻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右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調;

(2)小明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出該物體的質量如圖所示,則物體的質量為_______g;用量筒測得物體的體積如圖,則其體積為_______cm3,由此可算得物體的密度為_______kg/m3.根據(jù)如表表格所給的數(shù)據(jù),小明能判斷該物體一定是用哪一種材料制成的嗎?_______(選填不能);請寫出判斷的依據(jù)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平靜的湖邊有一盞路燈標記為S,潛水愛好者在水下E處看到路燈的像為S′

1請畫出水下E處的人看到路燈S的入射光線;

2作出該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

3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路燈S通過水面所成的像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在實驗室測量牛奶的密度.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將游碼移至標尺的左端零刻線處.天平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小明應該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側調節(jié)(選填”).

2)調節(jié)橫梁平衡后,小明先將牛奶倒入燒杯,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出牛奶和燒杯的總質量為93.5g,接著將燒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圖乙所示,測量筒中牛奶的體積.最后,他用天平測量燒杯和剩余牛奶的總質量,天平平衡時的情景如圖丙所示,則燒杯和剩余牛奶的總質量為_____g.

3)請你根據(jù)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牛奶的密度為__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題意解答

(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________時發(fā)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huán)保角度上講,凡是________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________的聲音都是噪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雨滴在勻速下落過程中, ________ 能減少,轉化成了 ________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