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通過R1、R2的電流之比是1:3 | B. | R1、R2兩端的電壓之比是2:1 | ||
C. | R1、R2的阻值之比是1:2 | D. | R1、R2的電功率之比是1:2 |
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
(1)已知電流表A1、A2的示數(shù)比,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通過R1、R2的電流之比;
(2)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R1、R2兩端的電壓之比;
(3)根據(jù)歐姆定律求出R1、R2的阻值之比;
(4)利用P=UI求出R1、R2的電功率之比.
解答 解:由電路圖可知,R1與R2并聯(lián),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電流表A2測干路電流.
A、已知電流表A1、A2的示數(shù)比為1:3,即$\frac{{I}_{A1}}{{I}_{A2}}$=$\frac{{I}_{1}}{I}$=$\frac{1}{3}$,
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通過R1、R2的電流之比:$\frac{{I}_{1}}{{I}_{2}}$=$\frac{{I}_{1}}{I-{I}_{1}}$=$\frac{1}{3-1}$=$\frac{1}{2}$,故A錯誤;
B、因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所以,R1、R2兩端的電壓之比是1:1,故B錯誤;
C、由I=$\frac{U}{R}$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
$\frac{{R}_{1}}{{R}_{2}}$=$\frac{\frac{U}{{I}_{1}}}{\frac{U}{{I}_{2}}}$=$\frac{{I}_{2}}{{I}_{1}}$=$\frac{2}{1}$,故C錯誤;
D、由P=UI可得,R1、R2的電功率之比:
$\frac{{P}_{1}}{{P}_{2}}$=$\frac{U{I}_{1}}{U{I}_{2}}$=$\frac{{I}_{1}}{{I}_{2}}$=$\frac{1}{2}$,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應用,要注意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不要顛倒.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法國物理學家帕斯卡設計演示的“裂桶實驗”證明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力無關 | |
B. |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 |
C. |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1822年開始進行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探索,1831年發(fā)現(xiàn)了電生磁的規(guī)律 | |
D. | 歐姆發(fā)現(xiàn)了同一段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和電阻之間的定量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質(zhì)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質(zhì)都能得到核能 | |
B. | 到目前為止,人類獲得核能有兩種途徑,即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 | |
C. | 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利用原子核裂變的原理制成的 | |
D. | 自然界只有在人為的條件下才會發(fā)生聚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項目 內(nèi)容 次數(shù) | 添加一種器材 | 主要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 | 說明或研究的物理問題 |
1 | 橡皮 | 物體具有慣性 | |
2 | 砂紙 | 將木塊在砂紙上反復擦,木塊發(fā)熱 | |
3 |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