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奧運會上,冠軍運動員為國爭光,讓我們一起來設(shè)想奪得挺舉冠軍的場面:在0.8s內(nèi)用1000N的力把杠鈴舉高1.3m到胸前,這一過程他做了_________J的功;然后將杠鈴在胸前停了4s,這一過程他做功為___________J, 最后,用極強的爆發(fā)力(大約為1400N)用了0.2s將杠鈴再舉高0.5m到頭頂,這一過程他做功的功率為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顆圖釘尖的面積是5×10﹣8m2 , 圖釘帽的面積是0.5×10﹣4m2 , 手指對圖釘?shù)膲毫?0N,求:
(1)圖釘尖對墻面產(chǎn)生的壓強;
(2)圖釘尖對墻面產(chǎn)生的壓強相當于多少米深處水所產(chǎn)生的壓強;
(3)在一標準大氣壓下圖釘帽受到大氣的壓力.(ρ水=1.0×103kg/m3 , g取10N/kg,一標準大氣壓p0=1.0×105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李師傅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沙子從地面提升到距離地面6m高的三樓,沙子的質(zhì)量為50kg,裝沙子的桶的質(zhì)量為8kg,動滑輪的質(zhì)量為2kg.若物體上升的速度為0.1m/s(忽略摩擦和繩重,g=10N/kg)求:
(1)提升物體時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2)拉力的功率.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青蛙從跳起到落地的過程(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空中飛行的青蛙受到了重力和向前的力
B.青蛙因為受到慣性力,所以能在空中繼續(xù)飛行一段距離
C.在空中飛行的青蛙沒有受到力,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
D.落地后靜止的青蛙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這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裝有液體的甲、乙兩燒杯中,同時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如圖所示,當物體靜止后兩燒杯內(nèi)液面恰好相平,若液體對甲、乙兩燒杯底部壓強分別是P甲、P乙 , 液體對兩物體的浮力分別是F甲、F乙 , 則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
A.P甲>P乙 , F甲=F乙
B.P甲=P乙 , F甲>F乙
C.P甲=P乙 , F甲<F乙
D.P甲<P乙 , F甲=F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
(1)當開關(guān)S1閉合,S2、S3斷開時,燈L1和燈L2的連接方式是 ;
(2)當開關(guān)S1斷開,S2、S3閉合時,燈L1和燈L2的連接方式是 .
(3)當S1,S2、S3閉合時,會發(fā)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2000N,速度為108km/h.
(1)求小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大小.
(2)求牽引力在10min內(nèi)所做的功.
(3)若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用F表示,小汽車的速度用v表示,請推導出牽引力的功率P=F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汽車某一時刻鳴笛,司機在4秒后聽到從峭壁反射回來的聲音.(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請你根據(jù)所給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小題:
(1)如果汽車靜止不動,求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
(2)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向著峭壁開去,求鳴笛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
(3)如果汽車以20m/s的速度遠離峭壁開去,求司機聽見回聲時汽車到峭壁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1年3月,日本發(fā)生了強烈地震并引發(fā)了海嘯,對福島核電站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如圖甲所示.
(1)核電站是利用________能來發(fā)電的,其能量是原子核發(fā)生核________(填“裂變”或“聚變”)釋放的.
(2)由于一系列的爆炸,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圍的人們處在核污染中.圖乙中是核輻射標志的是________.
(3)消防員通過噴水的方法來給處于高溫中的核反應堆外殼降溫,這是用________的方法來改變內(nèi)能的.
(4)如果核電站每年需要50 t的核燃料,而同等規(guī)模火力發(fā)電站每年需要6×106 t的煤炭.6×106 t的煤炭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________J.(煤炭的熱值為3×107 J/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