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過程。
(1)根據圖中情景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
A.①是假設,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
B.①②③④都是實驗事實
C.①②是實驗事實,③④是實驗推論
D.①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
(2)每次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越______。
(3)其中運動的小車在木板上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發(fā)現沒有拉力時,測力計的指針在零刻度線上方,沒有調零他就用該測力計來測量拉力大小,則測量結果( )
A. 偏小
B. 偏大
C. 與真實值相等
D.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
(1)點燃蠟燭后,調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上。
(2)為了找到像的準確位置,必須做好光屏的微調,即在一定范圍內左右移動光屏,使光屏上的像由模糊到__________,直到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
(3)如圖,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
(4)保持燭焰位置不動,把凸透鏡從距燭焰一倍焦距處向燭焰移動2 cm,可以從_________(選填“光屏一側”或“燭焰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正立、____的虛像,_________就是利用了這一成像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斷彎折鐵絲,鐵絲的溫度升高,是通過______的方法增大鐵絲內能的;我們通常把燒紅的鐵絲放入水中冷卻,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較大的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個電阻A和B中的電流與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則A的阻值是 Ω.若將電阻A和B并聯后接在電壓為3V的電源兩端,則總電流是 A,兩個電阻A、B產生的熱量之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幾天的時間,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 ( )
A. 炒菜時鹽多些,鹽分子容易進入青菜中
B. 炒菜時青菜分子間有空隙,鹽分子易進入
C. 炒菜時溫度高,分子運動加劇,擴散加快
D. 鹽分子間有相互的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利用A、B兩物體、砝碼、泡沫等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中小明是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的。
(2)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應通過比較圖______________所示實驗。
(4)小華同學實驗時將物體B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如圖所示。他發(fā)現它們對泡沫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
(5)小江同學把圖中A物體拿到桌面上發(fā)現形變效果不明顯,他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無關,請你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提高電網對極端氣候、重大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國家電網公司2008年重點科技減災防災項目﹣﹣直流熔冰裝置研制成功.該裝置需要1至2萬千瓦的功率,最大融冰電流可達6000安,最長融冰距離可達200公里,從而避免因線路結冰而倒桿斷線.如圖為位于某電網線路上相距幾十公里的甲、乙兩地之間輸電線路和處于乙地的熔冰裝置示意圖,熔冰裝置上的“+”、“﹣”是兩個接線端子.(進行熔冰時交流電已切斷)
(1)你猜想設計該熔冰裝置的依據是 ,在熔冰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是 ;
(2)若要對甲、乙兩地之間的“2”和“3”兩根輸電線同時熔冰,請你在圖中以筆畫線代替導線,進行切實可行的連接,實現熔冰;
(3)在上述熔冰過程中,若每根輸電線的電阻是R,啟動熔冰裝置后,電路中的電流是I,則輸電線消耗的電功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