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圖(a)所示電路中,電阻R1的阻值為20歐,滑動變阻器R2的規(guī)格為:“50Ω 3A”和“5Ω 3A”中的一個.若在電路中正確連入兩個電流表,閉合電鍵S,當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恰為其最大阻值的一半時,兩表的示數(shù)分別如圖(b)、(c)所示.求:

①電源電壓U.
②通過計算判斷所用變阻器R2的規(guī)格,并求出R2消耗的電功率P2

分析 ①根據(jù)圖示電流表讀出其示數(shù),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特點確定電流表的接法,然后應用并聯(lián)電路特點與歐姆定律求出電源電壓;
②根據(jù)滑動變阻器的不同規(guī)格,應用并聯(lián)電路特點求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然后應用P=UI求出電阻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①由圖b所示電流表可知,電流表量程為0~0.6A時,示數(shù)為0.3A,
電流表量程為0~3A時,示數(shù)為1.5A,
由圖c所示電流表可知,量程為0~0.6A時,示數(shù)為0.54A,量程為0~3A時,示數(shù)為2.7A,
當R2規(guī)格為:“50Ω 3A”,一半阻值接入電路時,即R2=25Ω時,
兩電阻R1、R2并聯(lián),R1:R2=20Ω:25Ω=4:5,
則:I1:I2=R2:R1=5:4,而b、c的示數(shù)之比不等于5:4,也不等于4:5,
則兩電流表不可能同時測兩支路電流,已知:I1:I=5:9,I2:I=4:9,
在兩電流表示數(shù)中,0.3A:0.54A=5:9,1.5A:2.7A=5:9,
由此可知,b測R1支路電流,c測干路電流,且它們同時用0~0.6A量程或0~3A量程;
當用0~0.6A量程時,通過R1的電流:I1=0.3A,I=0.54A,
U=U1=I1R1=0.3A×20Ω=6V,
當用0~3A量程時,通過R1的電流:I1=1.5A,I=2.7A,
U=U1=I1R1=1.5A×20Ω=30V;
同理,當R2規(guī)格為:“5Ω 3A”時,R2′=$\frac{1}{2}$×5Ω=2.5Ω,
R1:R2′=20Ω:2.5Ω=8:1,則:I1″:I2″=R2′:R1=1:8,
此時:I1″:I″=1:9,I2″:I″=8:9,
由b、c的示數(shù)可知,只有:0.3A:2.7A=1:9,
故b測R1支路電流,示數(shù)為0.3A,c測干路電流,示數(shù)為2.7A,
U=U1′=0.3A×20Ω=6V;
由以上分析可知,當R2規(guī)格為:“50Ω 3A”時,電源電壓為6V或30V,
當R2規(guī)格為:“5Ω 3A”時,電源電壓為6V;
②當R2規(guī)格為:“50Ω 3A”時,如果電源電壓U=6V,
則:I2=I-I1=0.54A-0.3A=0.24A,U2=U=6V,
R2消耗的功率:P2=U2I2=6V×0.24A=1.44W,
如果電源電壓:U=30V,I2=I-I1=2.7A-1.5A=1.2A,U2=U=30V,
R2消耗的功率:P2=U2I2=30V×1.2A=36W;
當R2規(guī)格為:“5Ω 3A”時,電源電壓U=6V,
I2=I-I1=2.7A-0.3A=2.4A,U2=U=6V,
R2消耗的功率:P2=U2I2=6V×2.4A=14.4W;
答:①電源電壓U為6V或30V.
②變阻器R2的規(guī)格為“50Ω 3A”或“50Ω 3A”,R2消耗的電功率P2為1.44W或36W、或14.4W.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電源電壓、求電阻消耗的功率,分析清楚電路結構,根據(jù)圖示電流表讀出其示數(shù),應用并聯(lián)電路特點、歐姆定律與電功率公式即可正確解題,本題難度很大,是一道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如圖所示,電源兩端電壓保持12V不變,小燈泡L上標有“6V  3W”字樣,滑動變阻器最大電阻值R=36Ω.不考慮燈絲電阻隨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S閉合后,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減少1V,小燈泡L兩端的電壓就增加1V
B.S閉合后,小燈泡L的最小功率為0.75W
C.小燈泡L正常發(fā)光時,變阻器R消耗的電功率為3W
D.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1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為了探究液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四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樣的加熱器加熱.下表是他們的實驗記錄,根據(jù)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號液體質量/克初溫/℃末溫/℃加熱時間/分
1300203012
215020306
3煤油30020306
4煤油30020253
(1)分析比較1、3(填燒杯號)燒杯的實驗記錄,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都相同時,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同.
(2)分析比較1、2號杯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同種物質,升高相同溫度,質量越大,吸收熱量越多.
(3)分析比較3、4號杯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升高溫度越高,吸收熱量越多.
(4)分別分析比較1,2和3,4兩燒杯的實驗記錄,結合(1)中的結論,然后綜合歸納可得出,物體溫度升高時吸收熱量的多少與物體質量、升高的溫度、物質種類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鉛塊,銅和鉛吸收的熱量之比為3:2,若他們的升高的溫度之比為1:2,則他們的比熱容之比為( 。
A..3:1B..1:3C.3:4D.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三位同學設計了一些實驗,如圖是他們的實驗設計圖,請你回答問題.

(1)根據(jù)甲同學的實驗設計,對比實驗步驟a、b,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對比實驗步驟b,c,得出的結論是木塊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
(2)乙同學測出了如下物理量:A.滑塊的質量m1;B.砝碼的總質量m2;C.托盤的質量m3.則摩擦力表達式為f=(m2+m3)g.
(3)如果要測滑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這三個實驗方案中丙(選填甲、乙或丙)方案比較好,理由是甲乙同學的實驗方案中不容易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穩(wěn)定,不容易讀數(shù),丙同學的實驗方案中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tài),方便讀數(shù),讀數(shù)更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最為人稱道的是曹沖采用的方法,他把船上的大象換成石頭,而其他條件保特不變,使兩次的效果(船體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于是得出大象的重就等于石頭的重,人們把這種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請嘗試利用“等效替代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探究目的]粗略測量待測電阻Rx的值;
[探究器材]待測電阻Rx、旋轉式電阻箱,兩只開關、干電池、導線和一個電流表(電流表量程足夠大);
信息鏈接:旋轉式電阻箱屬于一種變阻器,如圖所示,利用它可以在電路中準確調節(jié)電阻值,元件符號、電阻箱連入電路時可以通過旋鈕指針指向的數(shù)字及旋鈕下的倍率的對應關系讀出此時的電阻值.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在方框內(nèi)畫出你設計的實驗電路圖:
(2)將下面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用字母表示需要測出的物理量:
第一步:按設計的電路圖連接電路;
第二步:只閉合開關S1,測出通過電阻Rx的電流,記為I
第三步:只閉合開關S2,調節(jié)電阻箱,使電路的電流剛好為I
第四步:讀出電阻箱的電阻大小R
(3)寫出Rx的表達式:Rx=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各點的電流有什么關系”時,小明設計實驗如圖.把兩個燈泡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右圖所示電路中,分別把圖中A、B、C各點斷開,把電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里,記錄各點的電流大小;換上另外兩個小燈
泡,再次B測量三點的電流大小,看看是否還有同樣的關系.這樣做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規(guī)律.表是兩次測量的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和論證:
(1)在拆接電路時,開關S必須處于斷開狀態(tài).
(2)結論: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處處相等.
A點的電流IAB的電流IBC的電流IC
第一次測量0.3A0.3A0.3A
第二次測量0.2A0.2A0.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觀察物體發(fā)聲時,小明感到困惑:聲源發(fā)出的聲音的高低與什么有關呢?他猜想:可能跟發(fā)聲體的松緊、長短、粗細有關,于是她想通過實驗探究猜想是否正確.她利用A、B、C、D四根橡筋設計并實驗,得出數(shù)據(jù)如右表所示,請完成下列問題:
編號松緊長短粗細聲音的高低
A100cm
B100cm
C50cm
D50cm最高
①比較編號A與B可得:聲音高低與發(fā)聲體的粗細有關;
②比較編號B與C可得:聲音高低與聲源長短有關,聲源越短,聲音就越高;
③比較編號C與D可得:聲音高低與發(fā)聲體的松緊程度有關,發(fā)聲體越緊,聲音就越高;
④小明由此分析,彈奏吉他時,左手在同樣位置按住粗弦和按住細弦相比較,右手彈奏時,按細弦發(fā)出的聲音音調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追尾”是高速公路上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交通事故,這是由于當汽車緊急剎車時,由于汽車具有慣性,無法馬上停止,撞壞前面的車.而追尾的汽車也會受到一定損害,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